支持教育经费增长,更要注重财政绩效!
1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会上,复旦大学许宁生希望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李克强认真听、仔细记。他说,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是创造价值、引领发展的事业,在这些方面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既是惠民生,也能促发展、调结构。政府责无旁贷地要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把投入的钱用好,各方都来出力,把社会事业建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事业。
个人对于国家财政支持教育、加强对民生的保障高度赞同,但是我要说:加大教育投入与保障民生有关系,但是单纯的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并意味着老百姓直接能够受益。
我国教育经费的总量已经非常庞大,按照财政支出20%来计算,全国教育经费应该超过20000亿。但是教育经费的使用绩效非常令人不满意。仅以中央财政3000亿财政投入75所部属高校为例,平均每所学校投入40亿元,这个数字令人瞠目结舌,财政投了这么多的钱,但是部属高校的学生并未收益,但是学生照样要缴纳高额的学费、住宿费、餐费。收益的仅仅是高校的领导层,高校的领导层人员臃肿无以复加,比如北京大学领导班子25人,清华大学领导班子12人,复旦大学领导班子15人。学校中层干部配置多达70-80个处室。可以说,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很多都被这些臃肿的人员所消耗,起不到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再者,目前我国高校教授待遇过高,大学教授待遇不要说远远超过处长,就是厅长也比不上。这合理吗?国家教育经费到底谁收益?这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在这种情况下,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竟然还好意思要求加大教育投入,确实是够无耻的!
个人呼吁:
1.对教育经费使用的财政绩效和收益人群进行一次详细的调研和审计,看看我国20000多亿财政性教育经费,到底都投向哪里去了。
2.全面整顿各大高校领导班子和行政人员。按照精简效能原则,把高校极其夸张的行政人员精简到教学一线。校领导职数控制在4人之内,处室配备控制在10个之内。
3.全面规范高校教授收入分配关系。明确教授作为财政供养人员,除开国家发给的工资、福利之外,不能有第二收入,有从事第二职业者应该开除出教授队伍。教授的收入应该停止增长,待行政机关处长收入和高校处长收入持平之后,再考虑高校教师收入增长问题。
4.新增教育经费应该直接投向学生。国家按照一定比例增长增加教育经费,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不能把教育经费单纯的给高校教师发工资福利,不能养臃肿人员和机构,而是要真正让老百姓直接受益。可要考虑的选项有:免除学生的学费、免除学生住宿费、补助学生伙食费。当然这个不是一下子的事情,我们可以慢慢来。但是需要有个开头。此外,教育经费要大力投向职业教育,真正为国家培养实用人才,不能单纯的发张文凭就是人才培养!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