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古北口长城有怀
北京的郊区,是个长城很多的地方,我登过八达岭和慕田峪的长城。今年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且与中秋节仅差两天。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与朋友们,一起登密云古北口长城。
二号下午,我们一行25人乘火车前往古北口。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又说又唱。火车走得很慢,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到达古北口。
古北口位于密云的东北方,与河北省接壤。火车停在了卧虎山的山半腰。一排平房,几盏路灯,几条长长的铁轨。构成了这个出入京畿要塞重镇的车站。
我们下车时,天色已晚,四处黑洞洞的。几盏路灯,在这黑压压的山里发着昏暗的光,像瞌睡人的眼。这儿的夜晚,不像京城那样吵闹喧嚣。那夜空,像一块刚刚被水冲洗过的青石板,是那样晶莹,显得比城里深了许多。高高的山峰,像一把剑,将那深遂的夜空,削去了一块儿。天上的星,像一粒粒宝石,嵌在这似青石板一样的夜空中,一闪一闪地发着光。一轮圆月挂在天上,月光似流水,静静地泻在这山上。小站被这似水的月光镀成了银色,十分寂静。阵阵秋风吹来,觉得这儿比北京城里冷了许多。在瑟瑟的秋风中,大家排成队,跟着前来接我们的老乡,沿着大路,向山下走去。站在山半腰,顺着下山的路望去,只见山坳里是一层薄薄的雾,犹如朦胧的纱,缭绕在这山谷中。远处星星点点的灯光,稀稀疏疏地撒落在这漆黑的山坳里。那山谷像是一条缀满珍珠的玉带,那灯光就像是银河中散落的星。
时间不长,我们来到村里的一家农舍,房东大嫂已经为大家烧好了水,煮了一大锅面条,放下背包,大家围在圆桌旁吃起饭来。饭后,听 徐亮 教授介绍古北口长城的历史。
古北口镇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非常显赫。南下可直达京畿,北上可通塞外蒙古高原。过去一直称“虎北口”。意为老虎的嘴巴。辽、金、元、明、清都把这里作为军事分割线,类似于朝鲜的三八线。它与著名的居庸关对峙,自古是华北平原通往塞外蒙古及松辽地区的必经之路,也是古往今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后唐庄宗取幽州,攻克古北口;辽太祖取山南,先下古北口;金兵大破辽兵,在古北口,后在北京建中都;元文宗当年曾屯兵古北口……直到现代史上所记载的“长城抗战”,也爆发在古北口地区。当时日本侵略军投以重兵向古北口进攻,以便侵占华北,受到国民党第十七军爱国官兵的阻击,战斗坚持两个月有余,付出了重大牺牲,使敌军死伤数千人之多。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古北口早期并没有长城,秦汉修建的长城在它的北面。直到北齐天宝年间修建长城才从此地经过。不过北齐长城为土石所筑,比较低矮。明代为了防止外族侵略,重修长城。京师北部设松亭、居庸、古北三个关口,从此古北口才成为护卫帝京的重要门户。加固防线,并派重兵把守。密云县志上说:“京师北控边塞,顺天(北京地区)所属以松亭、古北、居庸三关为总要,而古北为尤冲。”古北口地处卧虎山、蟠龙山、司马台长城之下。这里的长城以工事严密、敌楼奇特、山势险要而著称。据专家考证,这里的长城不像八达岭长城那样墙宽基厚,但墙体、敌楼构思奇妙,自然山势缓急多变,许多工程构筑在难以想象的悬崖绝壁之上,充分体现了“因险制塞”的原则。
清晨,太阳从东面的山上跃出,刹那间,古北口的山川、大地、长城被镀成了金色。在这天高云淡的秋色里,我们一行25人整装出发。走在队伍前面的两位同志高举着两面国旗,红红的国旗迎风招展,国旗上那五个金色的五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我们沿着村里的大路,向西面山上的长城走去。路的一边是一排排散落着的农家院,另一边是一块块的农田。已是深秋,农田里的玉米已经收完了。有的农田露出了褐色的脸。那些没有被割下的玉米杆,披着金黄色的外衣,耷拉着脑袋,在秋风中瑟瑟发抖。路的两边有许多野花,姹紫嫣红,在这瑟瑟秋风中,依然争芳斗艳。许多农家院的门口,种着蔬菜。那火红的朝天椒一簇簇地怒向青天,仿佛在向青天呐喊。她那绿色的叶,将辣椒衬托的更红,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个个被点着的小红灯笼。有的农家院的墙上爬满了瓜藤,瓜藤的叶已经枯落,而吊在枯藤上的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瓜,油黑发亮,有的像葫芦,有的像皮球,它们在这秋天的早晨,尽情地向人们袒露着自己那肥美健壮的身体。在一户农家院的门口,立着一只肥大的花公鸡。那公鸡,收起了一条腿,伸着脖子歪着头,瞪着两只圆鼓鼓的小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它身上那斑驳的毛,被这早晨的阳光照得发亮。
我们从路边高聳的铁路桥下穿过,进入山里。山路边上有几头牛在幽静地吃着草,当我们从它们身边走过时,它们抬起头来,瞪大眼睛,看着我们这群陌生的客人,并慢悠悠地给我们让路。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核桃树下撒满了落果,有的已经发黑。核桃树的叶几乎落尽,而那没有落下的果,稀疏地挂在枝上,远远望去,像老人没有脱落的牙。有人伸手摘了一个,剥开一看,是空的。接着又摘了一个,剥开一看,还是空的。那些果,想必是被树上的虫吸尽了血肉,只剩下一个躯壳。原来在植物的世界里也有剥削啊!路旁的山枣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果。秋风吹过,那一个个山枣在树上不停的摇曳,甚是好看。那树叶,被阳光照得像是水洗过一样透亮。尖尖的刺,像一个个卫兵,悄悄地躲在枣叶下,乘人不备时,就会毫不留情地刺伤人的手或脸。我们沿着山路向山上走去。起初山坡不陡,路也较宽。大家走的也很快,渐渐的山路变成了羊肠小道,队伍由原来的三四人一排变成了一个人一排,大家一个接一个地跟着走。惟恐掉队。有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四岁的男孩,也行进在我们的队伍中。那个男孩,尖尖的下巴,瞪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的眼睛,真像电影《红岩》中的小萝卜头。他是我们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兵了。只见他一会儿牵着父母的手,一会儿牵着文霞阿姨的手,勇敢地行进在队伍中,遇到太险要的地方,他就会骑到他父亲的脖子上。路上,还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山越来越陡,羊肠小道渐渐地变成了之字形,抬头向上看,上面的人就像踩在下面人的头顶上。有时脚下就是陡峭的山崖,低头下看,是万丈峡谷,人犹如行进在空中。太阳照在山坡上,暖洋洋的。山上到处都是灌木林,叶子已经落去。那些交错的枝杈,像一张张张开的灰色网,把整个山峦罩了起来。在灌木树下,是一丛丛发黄的羊胡子草,拖着又细又长的叶,趴在那儿,就像是一个个低着头的老人,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大家一个挨一个地向山上爬去,队伍中有两个年纪大的女同志,拄着拐棍,其中一个走在队伍的后面。几个小伙子跑到她跟前,抢走了她身上的背包,背在了自己的身上。国旗在前面高高飘扬,跟在旗帜后面的是我们的大部队。我们行进在这崇山峻岭上,仿佛是一场战斗,又像是一次拉练,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舞,终于爬上了卧虎山长城。
站在长城上,俯瞰山下,眼下是一片被草木覆盖的山峦,虽然已是深秋时节,有的树叶还没有发黄,在秋风中不停地摇着头。有的树,叶子已经发红,一丛丛地蹲在山窝里,像是烧红的碳,又像是火红的花,为这深秋的山增添了几份春色。山上一排排的柏树,像一列列士兵,有序地站在山岗上。山角下是一条宽宽的大河,河水由西向东缓缓流去。河岸矗立着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好像是在那儿听着河水吟唱。河的北岸,是一大片农田,上面种着庄稼、蔬菜。有的庄稼已经收割,露出了黑褐色的土地。虽说已是深秋,菜地里的菜,依然生气勃勃,向秋天展示着自己那千姿百态的美。那农田,黑一块儿,黄一块儿,青一块儿,像儿童笔下的画。远处的村庄中那搓列着的一排排农舍,白墙黑瓦,与远处高山上那飞舞的长城,和那矗立着的一座座烽火台交相辉映,给这山,给这河增添了无限生机。远处不时地传来狗的叫声。半山腰,一列火车徐徐开来。那蜿蜒的铁路,像一条长长的腰带,紧紧地系在卧虎山的山腰上。极目眺望,一道道山,一道道沟,重峦叠嶂,山重水复,草木丰茂。蓝天、白云、金山、绿水、农田、村庄……真是万类霜天竞自由!那盘延起伏的长城,像一条巨龙,上下奔腾,在这崇山峻岭上尽情地起舞…….这一切就像是一幅画!我们仿佛是在画中游。祖国的山河多美啊!站在这巍峨的长城上,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那豪迈的激情在心中荡漾……。
我们脚下的长城不宽,约有两三米吧,在城墙的南北两头各有一个烽火台,(大概就是敌楼吧)有的地方已经坍塌,城墙上的箭垛、障碍墙,早不知去了哪儿。只剩下石头垒成的墙基,就像用大石块沿着山脊铺成的路。墙基约高一、两米,墙基上有的地方是一个个大坑,北边的烽火台沿着山脊向东拐了个弯,直指卧虎山主峰。而卧虎山主峰上那巨大山岩,像是一只趴着的老虎,虎视眈眈地望着长城。我们踩着城墙的墙基向南边的烽火台走去。在路上,看见有的大坑的周围,散落着破碎的古砖、石砾和白灰块,那坑大概是战争年代被炮弹炸的吧,不然,这些碎砖块和石砾怎么会放射状地散落在坑的四周呢?
南面烽火台没了顶,墙体有的地方已经倒塌,台内参差不齐地堆着砖块和石砾,它们就像乐谱上那一个个低沉的音符,在无声地演奏着悲愤的乐曲。那烽火台连着两侧的城墙,如同张开双翅的鹰,被紧紧地斜粘在这起伏的山顶上。而北面的那个烽火台只剩下一个台基。这些残垣断壁似乎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那些久远的故事。
古北口一共有三个长城,即: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和司马台长城。司马台长城建于明洪武初年,后来由名将戚继光主持加固。全长 19公里 ,敌楼多达135座。单说楼顶,就有平顶、穹窿顶、八角藻井顶等六种。墙体也有单边墙、双边墙、垛口障碍墙等七种。敌楼的最高处海拔千米,称望京楼,可远眺北京的灯光。它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集万里长城所有特点于一处,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司马台长城其中的一座天梯,倾斜度达85°由于非常危险,这些险峻的地方已经被封闭了起来。
中午的阳光,格外的温暖,大家围在一起,席地而坐,吃起饭来。
或许是被这壮美的景色打动,或许是陶醉在登上长城的喜悦中,饭后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红歌。
“我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的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革命的队伍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国旗在这山峰上迎风飘扬,她是那样红,那样美!
……
大家尽情地笑着、唱着,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中。那一曲曲铿锵有力的歌,在长城内外的高山峻岭上缭绕、涤荡、飞扬……。或许是被这歌声打动,几只鹰,在天空上盘旋、飞翔……。
我们又出发了,踩着向北的墙基走去。
北面的烽火台只有一个台基,它的墙壁不知去了哪儿。烽火台的中间是一个硕大的坑,周围是一堆堆坍塌下来的古砖块儿和石头,大家在那儿小憩了一会儿,又踩着墙基,折向东面卧虎山的主峰。
这段城墙极险,有的地方只有一尺多宽,修筑在悬崖峭壁上,墙的角度极陡。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台阶已被灰石覆盖,有的台阶变成了斜坡。那斜坡上撒满白灰块,碎砖头、石砾。有的地方,石头和砖块已经松动,只要轻轻一碰,就滚落下去。路面很滑,走在上面,稍不小心就会跌落到这万丈山崖下……我的心快提到嗓子眼儿上了,胆颤心惊的。走在这险镜中,不由的想起了毛主席的诗词《如梦令》中的几句话:“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现在的情景,不正是路隘林深吗?只是那滑溜溜的苔藓,变成了滑辘辘的灰块。大家一个扶着一个,前后相接,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当我回头看时,太阳的脸,已快贴到了山边上。
夕阳把它的余辉撒向了这山山水水,天边的晚霞被染成金色。树上的叶被夕阳照的通透。整个山川农田村庄熔化在这夕阳燃烧的金辉中。在暮色下,在烈烈的西风中,那蜿蜒起伏的长城,显得那样古朴、雄壮、苍老、凄凉。那破碎的敌楼、残缺的烽火台、断裂的城墙,静静地矗立在那高山之巅。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们挥手向长城告别。
望着暮色中那伤痕累累的长城,我仿佛看到了烽火台上那滚滚的狼烟,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厮杀声……。那些远去了的炮火和狼烟,不知是否还被人们想起?那趴在山顶的断墙和坍塌的烽火台,不知是否还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长城啊!你记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苦难!
长城啊!你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
长城,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人类的遗产!据说遨游在太空上的卫星,唯一能看到的人类建筑——就是那延绵不断的长城。然而,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并不是为了留奇迹给人类;自秦始皇以后的历朝历代的帝王,加固或重修长城也不是为了留遗产给后人。他们的目的是:为江山之固,以金城万里,守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然而,历史却偏偏与这些帝王们开着玩笑……。貌似强大的封建统治,却一次次被农民起义的风暴动摇或吹垮。固若金汤的封建帝国,又一次次被外来民族的铁骑所征服。这一切说明了一个国家的发达、强盛,不在于有多么宏伟的建筑,多么强盛的军队,而是在于政治上的强大,人民的团结。一个国家,只有厉精图治,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古往今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是他们都挽救不了封建王朝灭亡的命运。因为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看不到人民的力量,他们所依靠的,只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精英。无论什么样的改革,都是换汤不换药,其本质都是残酷地欺压剥削人民,对内重用奸臣,听信谗言,枉杀忠良。势必导致群臣贪污腐败,腐化堕落。为求一时之安,对外必然妥协、投降、卖国、求荣,割地赔款。……引狼入室,汉奸卖国贼层出不穷。导致国家虚弱,民不聊生。人民必然要起来反抗,外来民族必然要来入侵!这就是历朝历代灭亡的根本原因!长城长,万里长。可是万里长城呵!你抵挡不住统治者内心的衰败、腐化和堕落……。秦嬴政的帝国,坍塌在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呐喊声中;宋朝最后一位儿皇帝赵昺,被铁木真的大军赶到了海南的天涯海角,最后葬身于汪洋大海之中;1644年,努尔哈赤的骑兵,长驱直入地进了山海关,打到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吊死在皇宫后花园煤山的一棵老槐树上;然而成吉思汉及他的子孙们统治近一百年的元帝国,却被元未的农民起义埋葬了;统治中原近三百年的封建满清帝国,被辛亥革命的炮火永远地轰下了历史舞台;由美帝国主义撑腰的蒋家王朝,也被人民战争的炮火,打到了台湾的几个小岛上。长城并没有挽救这一个个分崩离析的王朝,无论是外来的民族,还是中原那些土生土长的地主阶级,无一能逃脱灭亡的命运。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长城没有挡住各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瓜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沦为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长城更没有挡住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3年在古北口抗日战斗中牺牲的360位抗日将士长眠于长城脚下,而日本帝国主义却越过了长城,长驱直入地占领了北京,占领了华北,占领了中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我离别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穷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在一堂?望着长城,这首歌在耳边响起,眼前出现了那一幕幕流浪,逃亡的景相。是啊,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穷的宝藏?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人民拿起了武器,他们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打了一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人民战争。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
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到处是抗日的烽火。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驰骋在抗日战争的万里沙场上。他们端碉堡,炸炮楼,千里铁路线上劫物资。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歼灭战,……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组成了新的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打了一场全面的,持久的人民战争。打的日本鬼子晕头转向,胆战心惊。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和平,赢得了胜利,赢得了进步!最后将日本帝国主义打回了老家。历史证明了只有全民皆兵,人民战争,才是中华民族血肉长城的不朽之魂!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才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朽之魂!
长城啊!你没有使帝王的统治万世不衰;你没有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你带着这累累伤痕,矗立在这高山之巅,无声地诉说着朝代的兴替、历史的荣衰。印证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