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丁峡谷”不是马克思对东方革命的指示---评“工人农民”网友关于“峡谷”的讨论
“卡夫丁峡谷”不是马克思对东方革命的指示---评“工人农民”网友关于“峡谷”的讨论
“工人农民”网友在“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破坏因素之一资本”一文中说:“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对东方世界(俄国和中国等)的无产阶级取得革命后如何建设新社会的具体的指示”。但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而且会造成思想混乱。
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资本论》在俄国发表后引起了各种反响。民粹派米海洛夫斯基,指责马克思,说马克思想把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强制推行到俄国,为此要把马克思送上法庭上加以审判等等。为了回答这类责难,马克思明确表示:他的《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论述,只限于西欧地区,因而并不存在把这一思想当成“一般历史哲学”和强加给其他国家的意味。尽管如此,围绕俄国农村公社和俄国社会历史前景的问题,在俄国思想家中争论得更加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对马克思十分敬重的民粹派活动家查苏里奇, 于1881年2月16日致函马克思, 恳切希望马克思能够就俄国社会历史前景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马克思在给查苏里奇的复信时,曾拟了三篇草稿。细读马克思给查苏里奇的复信及三篇草稿便可看出,马克思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一语,只是见于复信的草稿,而且只是见于三篇草稿中的初稿。原文如下:“俄国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农业公社’保存到今天的欧洲唯一国家。……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
到草稿中的二稿和三稿,就都没有这样的话。在正式寄给查苏里奇的复信中谈到对俄国农村公社历史前景的看法时,只是写了下面这样的一句话:“……我深信,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可是要使它能发挥这种作用,首先必须肃清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有自由发展所必需的正常条件。”在草稿的二稿、三稿和正式信件中,马克思都没有用“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一语。在正式寄出的信件中,马克思还向查苏里奇表示:“我对您尊敬地向我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一个适合于发表的简短的答复。”查苏里奇尊重马克思的要求,生前未将此信公开。直到十月革命后的1924年,苏联《马克思恩格斯文库》才首次将此信连同三篇草稿公开发表。至于此信第一次译成中文在中国发表,则是到1955年的事情了。因此,把马克思在第一篇草稿里的“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一句话,当作马克思对整个东方世界的革命指示,是没有道理的。
而且,我国一些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们,将马克思原文中“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换成“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将“不通过”换成“跨越”。这样一来,就与原文的词意相去甚远了。
在中国,一些人热衷于讨论“跨越资本主义峡谷”问题,其实是因为不懂得,中国自明朝末年以来,一直就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买办贸易,到买办经济,最终到鸦片战争后成为帝国主义殖民地,不仅谈不上什么“跨越资本主义峡谷”,而且是世界资本主义“峡谷”中灾难最深重的地方。殖民地,第三世界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恰恰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物,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另一面。可很多人到今天还以为,只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才经历了资本主义历史阶段,所以才会出现什么“补课”,或者什么“跨越”之类的胡扯。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