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剩余价值被亿万富翁和腐败分子夺去了

火烧 2011-09-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剩余价值被亿万富翁和腐败分子夺去的问题,分析国企剩余价值去向,强调剩余价值应归国家和人民,批评腐败现象对经济发展的阻碍。

剩余价值被亿万富翁和腐败分子夺去了  

《北京晚报》2011年8月9日16版“北京论语”刊登苏洋文的《剩余价值都跑到哪里去了》。文说:“我反复读了几遍《人民日报》7月26日刊发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导读》。《导读》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之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了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苏文洋认为,我国现在的三种生产方式:外企,私企有剩余价值。国企的剩余价值“就搞不清楚了”。 “第三种可能是变成外汇储备了……需要外管局的认可”。还说“能搞清楚剩余价值还有没有,剩余价值都跑到哪里去了,就算是活明白了”。  

其实我看苏文洋什么都清楚,只不过说“不清楚”罢了。我一个普通百姓,学了些马列著作,都能清楚剩余价值学说。苏文洋是《北京晚报》主笔,“不清楚”剩余价值学说,鬼才信呢。理论家门薪金不会少,怕万一说错了话,换个饭碗或者丢了金饭碗。  

按马克思理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些人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己用不完,就用这些自己不用的产品与人交换自己是要的东西,出现了交换。交换使自己做的东西变成商品,商品在交换中体现出价值。  

“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列著作选编》中共中央出版社P.114,以下引用同一本书。)“资本不创造任何新价值。”(P.119)“价值是劳动。”(P.120)“为买而卖或者为卖而买,是商品在流通中转化为货币。流通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在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马克思说:“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P.122)  

我理解,产品在交换中变成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产生剩余价值。1965年读大学时,曾问过我的政治经济学老师:“社会主义仍有商品交换,还存在剩余价值吗?”老师没回答我的问题,而转谈其他问题。一段时间后,大概是我这个好问的学生,与他交流多了,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师对我说:“尽管教科书没讲社会主义的剩余价值问题,但我认为,既然有商品交换存在,就该有剩余价值。不过它与资本主义不同,这个剩余价值,全都归国家了。”我感到他讲的有理,也不继续问什么了。  

记得上世纪末,读到报纸上有专家说,不要讲剩余价值,因为许多问题一讲剩余价值,不易讲通。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了。毛主席要走社会主义公有制道路,是要把剩余价值归国家所以,归全体人民所以。  

毛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他不让农民走个人发财致富的富农路线,强调干部为人民服务,干部工资(等同于现在的收入)要公开,让大家知道,使群众能监督干部是否占有剩余价值,也就说,不让干部剥削人民。所以,当时尽管我国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形势下,我们仍然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快速发展经济,很快就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洲际导弹,核潜艇下到深海,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物质,精神和国防基础。  

苏洋文在文章里说,私企,外企,国企,国家外汇储备,上市公司都有剩余价值。不过他是用“还需外汇局的认可”等这样的话来说吧了。我认为,商业的利润,股市中资本的增值,资本的分红等都有剩余价值。  

马克思还说:劳动力的价值“和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要素”。(《马列著作选编》P.123)简单地说,在商品经济时代,马克思科学论断的剩余价值,被那些飞快致富的亿万富翁,有权的腐败分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剥削和掠夺到他们的钱袋子里去了。我们只有解决腐败,两极分化这个老大难问题,才能解决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论断。(2011年8月31日15:40初稿,9月2日16:21完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