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信鬼还是信仰?
七月半,信鬼还是信仰?
上周末又回了一趟老家,虽然家里已忙完了“双抢”(收割早稻、抢栽晚稻),农村基本上度过了一年最忙的季节,但这次回家,还主要是去感受一下过“七月半”的节日气氛。 “七月半”,在很多传统节日中,一直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节日,而咱们农村的父老乡亲却十分的看重。同时,这个节日,也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我想在农村长大的人,都有着过“七月半”的经历和记忆。但在城市里长大的,就可能没有机会去体验这个带有“迷信色彩、宗教色彩和信仰色彩”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对此,我倍感幸甚。之所以我们这个节日会被城市化的现代文明视为“迷信”或者愚昧落后的习俗,关键还是因为“七月半”被当成了“鬼节”。尤其它的主要表现是“烧纸钱”,烟雾缭绕,神出鬼没的核心理念,让现代文明难以忍受。特别在科学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鬼节”不合时代潮流,更不具有科学的意义。
根据习俗记载,“七月半”也就是“鬼节”,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于是,后人在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送祖时,后人就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焚烧,以让先人在阴曹地府不受穷挨饿,从而演变为中国传统的祭祖祭祀活动。虽然中国地域广阔,风俗各异,但“七月半”这一天祭祖缅怀却是这个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
我认为,“七月半”除去“烧纸钱”的表象“信鬼”理念外,其内在价值所在就是一种文化和血脉的传承与信仰。只是因为“烧纸钱”沿袭了封建时代几千年的迷信方式,但这种方式,明显迎合了现代经济生活最朴素的价值观,也最能表达我们农村老百姓祭祖缅怀的呼声愿望。在他们看来,朦胧之中,打个包,装入跟时代所用钞票类似的冥钱,然后在地上画个圆圈焚烧,逝去的先人或亲人就会收到,也是难以相信的。这也是他们一般不会对“七月半”烧纸钱,发表任何评论和意见的重要原因,否则,他们内心、愿望、情感,就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七月半”烧纸钱的背后,隐藏着我们农村老百姓对先人和习俗传统最为忠贞的一种情感和信仰。
这次我在村里看到“烧纸钱”的人,已开始出现与我同辈或者年龄并不偏大的人了。我想,他们成家立业后,已经开始接手上一辈人的“旗帜”,并遵循“烧纸钱”的传统,在“七月半”搞祭祖活动。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烧纸钱,也不知道逝去的先人是否能够收到,但他们认为这是传统,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信条,一代人教一代人这样做的,后一代人决不能背叛前一辈人和祖先。所以,我一般不会对 “烧纸钱”的迷信活动以及父老乡亲们的朴素情感有过多的言语苛责。我反而切身体会到中华文明五千年源源不断的根本原因。
其实,一些精英和外国人嘲笑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宗教,是荒谬的、偏执的。事实上,类似“七月半”的这种祭祀活动,是中国人的最大信仰和宗教情感。虽然这种信仰和宗教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理论化地“建宗布道”,更没有神圣化的“繁文缛节”,但实质上反映的是中国人“饮水思源”,孝恩至善的民族信仰。这个信仰还与儒家文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这种信仰将形成一种文化基因,永远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看到农村老百姓不违背祖辈的教诲和信条,让我对那些违背共产主义信仰,抹黑污蔑毛主席的一些败类,感到十分痛心。他们忘却了先人的遗训,忘记了先人的信条和准则,甚至当人民为毛主席建了一座缅怀祭祀的土庙,他们都要拆除捣毁。自己背叛祖先,出卖祖先,忘却祖先,反而还不允许人民祭祀和怀念他们敬爱的先人。这种违背历史潮流的人,终将会被中华民族唾弃的,被人民抛弃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