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件小事去延伸想想国家的过去和现在
通过祖业出售、企业土地开发失误和林场变卖等小事,反映经济决策对家庭和国家发展的影响,探讨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事例1: 某中年汉,其父刚死,就将祖业——房屋连宅基地一并卖了,获款30万。于是,中年汉不无自得地认为父亲能力平平,思想不开放,不会发财,自己很有经济头脑,善于搞经济。他的父亲,终其一身,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修建了这栋三层楼的私宅、一栋两层楼的偏房、三进间木房,共约700平方米,却没有留下什么钱财。但是,中年汉,每日可藉此端坐家中,靠房屋出租金月1200余元生活,虽不富余,却衣食无忧。中年汉将祖业卖掉所得的30万元,花一部分按揭15年贷款买了一处商住房,其余花费潇洒挥霍一空。
问: 你认为这位中年汉是有经济头脑经济能力吗?
事例2: 某国营小企业,新任经理一上台,就拿企业最值钱的一块土地搞合伙开发,建起了一片辉煌的大楼,企业从中得到十分之一的房产,200万元的资金,员工的待遇一下子月提高了200来元。于是,新任经理嘲笑前任经理没有经济头脑不会抓经济,许多员工也欢天喜地。前任经理怎么没有经济头脑呢?合伙开发的要价是临街门面全部要,至少要其中的80%的门面,搞了半天合伙开发未搞成。
问: 企业土地从此失去,无法再咸鱼翻身,你认为新任经理好还是前任经理好?
事例3: 某19岁青年,父亲不幸中年逝去,家庭突遇变故,生活很困难。无奈之中,该青年不顾母亲极力反对,将父亲花了20年精力造就的林场,获利20万,家庭经济一下子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暴富。那林场,可是他的父亲与母亲从22岁开始,长年累月起早摸黑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连午饭都在坡上吃。前期,没有任何收益,只能间种一些农作物 ;后期,顺带在林场养鸡、养羊,零星的卖一些成木,父母还一样地辛苦劳作,家庭生活没有大的改观。
问:你是要一边劳动投入一边零星产出的林场,还是要一次性20万元?
事例4: 某家庭,丈夫大学文化,满腹经纶才学了得,在机关上班,妻子初中文化,在天南地北到处跑生意。丈夫没到过的许多地方,妻子都到过。妻子每次回来,都要眉飞色舞的讲自己所见所闻,当地人生活习俗、闲闻趣事。可是,当丈夫问她,那是属于哪个省,在什么方位,叫什么名字时,妻子往往说不出来,而丈夫却能将那里的山川河流、铁路公路、人文掌故等说得头头是道,简直了如指掌。妻子有感性认识,也只停留于感性认识,丈夫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很强的举一反三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问: 亲身经历者,所了解的事物一定比别人透彻吗?
事例5: 某部落,由于长期要对付外来侵略,经常打仗,部落财力耗费很大,部落经济不得不近似于“国防经济”,天天准备打仗。也因此,该部落的民众生活不那么好,但是,在这天天要或者准备打打杀杀中,民众反而获得一种强烈的“动荡安全”感。鉴于该部落的饶勇善战和剽悍,侵略者暂时安静了下来。利用这种部落余威,后来的部落联盟首领,大肆让利,引进资本,大搞经济建设,攫取自然资源,破坏山川河流,出卖土地,侵占良田,兜里的钱财一下子多了起来,生活好了起来。
问: 你认为养鸡不吃蛋生活苦一点好,还是杀鸡取卵一块儿吃提高生活水平好?
补充:
事例1主人,由于突遇不测车祸,左腿大腿、小腿骨折,不能一如既往四处奔波,家庭经济陷入极端困顿。
事例2的结局:该企业如今已变相的将企业资产合伙瓜分一空,员工分到7万元到20万余元不等,企业已宣布死亡,全员下岗,被推向社会自求多福。企业职工发现上当受骗,为时已晚,上访举报,无人理睬。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