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晓得“挂羊头卖狗肉”这个典故怎么来的吗?
大家晓得“挂羊头卖狗肉”这个典故怎么来的吗?
剑云拨雾
最近看到大家讨论“挂羊头卖狗肉”这个问题,呵呵,也来凑个热闹。
野史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某县的人得了一种地方怪病,人们对狗肉有特别严重的过敏症。所以这个县的法律禁止卖狗肉。有个屠户通过不法渠道弄到了一批廉价狗肉,但又不准卖。于是他就冥思苦想,别出心裁,挂起羊头卖狗肉,神不知鬼不觉,逃避法律。
果不其然,很多人买回去吃了,结果气厥而亡,死了很多人。
更为可恶的,是恰好这个县令是个昏官,他不调查,不辨真伪,还以为羊肉就是这个味呢, 以为人们对羊肉也过敏了。于是县令大人就在牌子写上:“卖羊肉者刖!” 然后挂出去。结果导致养羊人失去生计,这个利欲熏心命案在身的屠户却逍遥法外,地方大乱。
所以挂羊头就应该卖羊肉, 卖狗肉就应该挂狗头,名实相符,否则是要出人命的。
后来呢,这个皇上闻知,当然是盛一番怒,接着是御批一番(现代叫指示),昏官和屠户被罚一点款。然后皇上依旧继续玩明星鸡的屁,街市依旧太平,民不聊生,一切如旧。
表面看起来,“挂羊头卖狗肉”与“挂狗头卖羊肉”,不就是改个名词,有什么打紧?追究这些,难免被斥责为这些文化人就是爱咬文嚼字。
其实不然,因为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靠名词概念来进行这个思维的。只要把约定习俗的名词概念搞乱,这种现象危害有多大呢?非常大!因为这些名实相离而诡异时尚的词句,龙种跳蚤蛋它分不清,它把人的脑子,把本来一些日常管理言行常识搅乱了。
比如把“每个毛孔都滴血肮脏的资本家”改成“民营企业家”, 臭名昭著的“分田单干”改名“联产承包责任制”,…………… 就能把臭的说成香的,把张勋复辟倒退说成改革先进,把人的脑子弄乱,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诱使人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搅乱正义邪恶界限,真理谬误,偷天换日。
佛曰“邪魔外道”,基督曰“魔鬼”,基本就是指这种坏蛋!
所以传统文化核心之一就是讲究“名副其实”, 而且出了不少个学术大家,诸如公孙龙子。 凡是故意捣乱玩弄名不副其实新名词者,古人一概视为大奸巨恶,乱世妖孽,祸害源头。老子曰:“多文乱德。”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