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讨论科学问题没面子

火烧 2010-08-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40
文章探讨科学讨论中面子问题,呼吁反学术霸权、文化虚无主义、唯利是图等现象,强调以真理为目标,推动科学与国家发展。

讨论科学问题没面子  

田忠国  

讨论问题没面子,因为,在讨论过程中,可能是你错,也可能是我错,也可能我们全错,但争论得人多了,找到正确的概率就大了。中国人要面子不要正确,要圈子不要真理,要利益不要科学、不要主义、不要国家的“科学现象”,再就是,只允许自己的观点横行,不允他人观点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反一反,所有追求真理的朋友都要反一反,不反,不要说科学的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但反什么呢?  

一要反以美国肢解中国战略的思维为固定思维。  

二要反政治经济与科学上的唯外是从、唯美是从。  

三要反学术霸权。有人一旦占有一定的学术资源,或者有块洋牌子,就说嘛是嘛。  

四要反唯利是图,只要给钱,不讲良知。  

五要反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源于缺少良知。  

六要反以常识为科学真理标准,扼杀科学思想。  

七要反文化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比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更大,因为,文化虚无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源头。  

八要反只有资产阶级和卖国式思维的自由民主,不给全国人民自由民主权利的自由民主论。  

九要反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我们只所以说九个必须反对的原因,在于以真理为目标,就没有个人利益,以个人利益为终极目标,就没有真理。因为,良知或者说道德是真理的基石,没有良知或道德,必然没有真理。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社会科学是这样,自然科学同样也是如此。  

自然科学是对未知的思考,其前提是,未知是客观存在,其次是思考可能有哪些未知,并归类划分,因为,要解决未知问题,必须以可知为基点。  

如果把未知视为不可知,并以此为唯一真理标准,未知永远是未知。但同时,量子学又告诉我们,人类思维也具有物质属性,也就是说,人类思维同样是个物质运动的过程,或者叫物质信息运动的过程。但是很显然,人类思维与人类精神有巨大差别,也即,什么是第一性的问题。因此,人类也走向了两端,即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同时,量子学同时告诉我们,物质信息是可以转换的,而且,物质信息转换的媒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古人的“散之为气、聚之成形”的科学思想和宇宙是个物质场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从逻辑上推论,量子学下一步解决的问题,一个是物质信息的快速转换问题,另一个是物质信息束的传递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什么核武器、量子武器,所有的武器想叫其成为一堆废铜烂铁就成为一堆废铜烂铁,想叫其成为自我毁灭的工具,把它们送回其发射点就可以了。如果中国量子学界的朋友们解决了这两大问题,他们在人类历史上奇功至伟,必将永载人类历史的史册。  

但是,人类观察物质世界,是从自然现象开始的,而非微观的物质世界。因为,自然现象是物质世界的映像。但是,映像代表的只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非物质世界的本质,也即微观的物质系统结构。要想进入微观的物质世界,就需要建构一个科学思想,并在科学思想引导下,构建数学逻辑,也即,可以用来科学实验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模型。有了用来科学实验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模型,才会生产实验工具,有了实验工具,才能证明科学思想的对错。所以,人类认识世界,需要两个层次的唯物辩证法,一是物质与精神层次,二是科学思想与数学逻辑、技术工程的辩证关系。故而我们认为,思维是人类意识的动态运动,而精神主要是价值指向和价值指向的强弱,也即要干什么、为谁而干、意志强弱。  

令人遗憾的是,有人简单的否定中国文化。儒、道、释三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形成了与西方不同的宇宙观点和物质观点。宇宙观点和物质观点的不同,中国走向了系统物质场和“散之为气、聚之成形”的科学思想,西方科学走向了微观世界,现在,微观世界又走向了系统物质场和“散之为气、聚之成形”的科学思想。中医就是系统互映、互含、互动、互制、互化的系统物质场的问题,对今天的科学思考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当然,未知是人类永久追寻的美妙课题,但解开未知之迷的永远是对探寻未知的勇气和精神。所以,凡是能给我带来思考空间的批评、批判或赞成、支持,我以为都值得感谢。因为,争论得人多了,找到正确的概率就大了。  

2010-8-1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