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强盗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吴仪担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代表中国与美国贸易代表、被称为国际贸易谈判圈中“铁女人”的卡拉·希尔斯进行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谈判桌上,卡拉·希尔斯一开腔就带着火药味,她说:我们在和一个小偷谈判,你们国家偷窃了我们很多的知识产权。吴仪立刻义正言辞的回击说:我们在和一个强盗谈判,你可以看一下你们博物馆里有多少从中国抢来的文物。吴仪机敏而犀利地还击,维护了中国的尊严,至今为人们所称道。
的确,在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西方殖民者使用暴力和血腥手段从亚洲、非洲、南美洲抢夺了许许多多财富,既包括钻石、黄金、象牙、珠宝和银器,也包括承载所在国家历史的当地古文物。殖民者利用掠夺的财富作为原始积累发展了资本主义,而许多古文物至今绝对大部分仍保留在英、法、美等发达国家的博物馆中,这些强盗的后代找出种种理由不愿意将抢来的文物归还给原有国家。比如这两天又冒出一件新闻,说的是秘鲁总统阿兰.加西亚在首都利马带领数千名示威者游行,要求美国耶鲁大学归还上世纪初从马丘比丘拿走的考古学珍贵文物。马丘比丘是美国探险家海勒姆.宾厄姆于1911年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热带丛林中发现的,它是秘鲁印加帝国时期的遗迹。
耶鲁大学从这个古印加文化遗址中拿走了约4万件史前古器物,其中包括陶器、珠宝和骨器。当时秘鲁是把这些文物租借给耶鲁大学18个月用于研究之用,双方约定到期耶鲁大学需将文物原样归还,但是时间已经过去100年了,文物归还仍然遥遥无期。耶鲁大学不归还这些文物的理由看起来有些荒唐,因为美国保管文物的技术比秘鲁先进,而秘鲁对文物的保存条件不如美国,只要秘鲁能确保文物将得到妥善保管,它愿意归还这批文物。言外之意就是:如果秘鲁不能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管,它就不愿意归还这批文物。真是彻头彻尾的强盗的逻辑!打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一个穷人的家中有一位如花似玉的闺女,被一个大户人家的男主人看到了,大户人家对穷人说,这个姑娘长得不错,让她到我们家玩两天吧,到时候一定能够让她回来。穷人家不知道是大户人家的欺骗之计,就同意了,没曾想姑娘一去就不复返了,后来得知被大户人家的男主人霸占为小妾,而且还不顾娘家人的思念之情,不允许姑娘回娘家看看,理由是:因为娘家太穷,回去要受罪,不如就永久的呆在大户人家吧。
我在想:耶鲁大学目前在全世界大学中排名第二,那里无论是哪一个专业都一定有相当多的知名教授担纲,大学的领导层也好、管理层也好,教学和研究领域的精英基本上也都是由教授构成的。不管当初马丘比丘文物是如何到美国的,现在作为文物的原始地——秘鲁要求文物回到自己的祖国,耶鲁大学的教授们就有责任和义务促使文物完璧归赵,而不能用种种借口搪塞推责,要不然这些教授们与强盗何异?
我又在想:耶鲁大学对待秘鲁的态度还算不错,因为他毕竟还做过承诺,愿意归还这些文物。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目前在外国的古代文物更是无法归国。比如:现存放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达到了2.3万件,涵盖了中国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一级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中国国宝,可谓门类齐全,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这些文物绝大部分是中国积贫时期被入侵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抢走的,像东晋顾恺之的唐代摹本《女史箴图》就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被一个英军大尉从圆明园掠走的。去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说,现在展出的中国文物只有2000多件,其余20000多件中国文物放在10个不开放的藏室中,一般人无缘得见。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6年披露:目前在世界各地有帐可查的中国文物达到146万件,据说在世界各地私人藏家手中的中国文物是这个数字的10倍,达到千万件以上。看来这些珍贵的文物只能永久的留在国外了,别管这些文物是怎么出去的,追回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我们只能自我安慰自己:可以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宣传我天朝上国的悠久古文明。
历史终究还是历史,希望中国人自己不要忘记这些文物,不要忘记它们是怎么被别人抢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