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感觉,是发自内心的愉悦。
作为一个小小的老百姓,关心什么呢,当然是温饱了。如果在温饱的基础上过上了小康生活,再进一步过上了舒适的日子,这辈子也就过得不错了,就有了一种幸福的感觉了。
可是不行啊,在生存就是竞争的年代,普普通通的广大老百姓敢这样去奢望吗?这是不行的,因为他们没有本事,生来就只有过贫穷温饱的日子。是老百姓们不努力吗?也不是。那是为什么呢?想来想去都想不通,究竟是为什么???!
一位70多岁的老人对我说,改革开放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可咱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的工资收入虽不高,但俩口子供养三四口人,生活上的温饱是没有问题的。他举例说:上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一个六口之家,80元的月生活火食费,吃得就不错了,可以说是比较丰盛的。那时工业产品确实比较少,但农副产品很丰富,用今天的话来说,全都是绿色食品。唉,老人叹了一口气说,今天的物质比过去确实是丰富多了,我们却没有一点幸福的感觉,我家老二40多岁了,俩口子月收入3000多元,供养一个小孩子,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为什么?开支大呀,生活的压力也大,何来幸福的感觉。
按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但这要看是什么样的压力,如果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这样的压力就太沉重了。
是啊,今天普通老百姓家里都有几样家电,差的困难的家庭也有一台电视机吧,手机更不用说了,只要是有个工作的人,都可以买一部手机。可是,当人们走在街头,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想买,可钱包里没有多少钱,即便有点小钱,却还得为子女读书上学、看病、养老作准备。这也是中国的内需总是上不去的主因吧。
时下的社会风气、社会治安还真不敢说,还有让人们担心的食品问题,生怕那一天买到毒奶粉、瘦肉精之类的食品。
据从网上获得的信息,一些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为了生存的空间,开始采取措施,准备自己生产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须品,以保证自身食品的安全。最普通、最广大的老百姓,因为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