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尴尬之四――这里的"佛诞"静悄悄
农历四月初八是“佛诞日”,除了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外,普通人知道这个日子的并不多.然而,提起“耶诞”,国人不但谁都知道,且在“耶诞”到来之前的个把月,整个社会已气氛浓浓.这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东西方文化的力量差异,二是国民性。
曾经有学者认为,“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国 文明已经中断,而只有中国的文明延续至今.我始终纳闷,环顾四周,除了博物馆,图书馆里的古籍文物,有幸尚存的一些难成一体的古迹,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写用方块字,吃饭用筷子外,很难看到“传统文化”在哪儿“延续”,而想找到“优秀传统文化”,恐怕得挖地三尺了。
如果“延续至今”的“文化”是现实这般“粗鄙”,那这种“优秀文化”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传统节日是“优秀文化”一部分的话,那么,除了知道什么节日该吃什么外,文化内涵又呈现在哪里?
难怪韩国人要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抢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曾经的文化“圣人”被我们在头上肆意“泼粪撒尿”,他的形象被我们一拉一条线,一搓一个团,一拍一个饼.既然这个族群不把自己的文化敬若神明,那么让懂得并珍惜这种文化的人把它保护起来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是一直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吗?”
如今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不知还有哪块地方算得上圣洁神圣,就连佛门主持都成了穿着袈裟的“CEO”,他们以“看破红尘”的“出世境界”,从事着“与时惧进”的“入世行为”,把“出世”,“入世”象爬窗户那样玩弄于股掌之间,在“佛门”和“世俗”间穿梭自如。手机,电脑,名车不落“世俗”之后.甚至还说;“不与世俗接触就会被社会淘汰”。。。。。
我有个疑问,不知商家在遇到僧人买手机,电脑时,会否特别设置一个类似“处女鉴定”的功能,用以屏蔽和过滤不良信息。否则的话,当吃素者遇到“荤段子”,修行人看到“艳照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依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自然法则,东西方的宗教形式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能找到各自最适合的灵魂归宿。东方的佛堂,寺庙都远离尘世,西方的教堂都植根于繁华闹市.由此可
以看出,“人间佛教”是与传统相悖的,能否成功,是世俗被佛教净化;还是佛门被世俗同化,其结果是有待观察的。
在国民性上,当我们提到“全盘西化”时会神经紧张,我们没有意识到,其实中国是东方国家中西化得最彻底的。随意举几个例子;传统科举制度中有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现今学位是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我们每天过的日子是以公元制计算。而传统有从建元,元光到光绪,宣统,民国等年号,现在已废弃不用。但早在19世纪中叶就提出“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日本,至今却一直使用着传统年号.而公元制是以耶稣诞生为标志的,和中国传统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现今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这个制度是马克思发明的。我们的执政党是“共产党”,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后创立的。整个国家制度和执政党系统都引进自西方,“西学为体”是既成事实,这还不叫“全盘西化”?那是否要再把眼睛搞蓝,把鼻子垫高才算呢.
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敢承认现实的情形下,传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加上难以抹掉的“文化自残”的污点,传统文化就象得了“脊髓灰质炎”,无力和西方文化相抗衡。另外,在我们所处的经纬度这块土地上生长的人,似乎基因里就含有自卑成分,虽然我们历史上曾经是许多国家的“老师”,而如今不得不对“学生”的文化点头哈腰,于是乎,“哈日”,“哈韩”族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甚至是必然的了。
在西方,宗教是心灵的慰藉,也是文化的源泉。而在中国,信教被认为是厌世,是消极,甚至等同与自杀。许多人烧香拜佛完全是出于功利目的,热衷于“耶诞”也只是当作“嘉年华”,并非是追求真正的精神寄托。在一片“盐碱地”上,不作土壤改良,想种出沉甸甸的可喜庄稼是不可想象的,就连袁隆平也无可奈何。
当功利主义已成为凌驾一切的“信仰”,“孔方兄”已成为高于一切的“偶像”,本因细腻,柔软的心脏已渐渐纤维化,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粗糙,越来越麻痹。感情缺乏层次,脾气日趋生硬。
阿弥陀佛,我的佛祖,每当到您的生日,如能情景再现,当您举足迈出七步,足底莲花盛开,看到这片土地的人们崇拜着另一个“偶像”,而对您神情漠然,悄然无声,您还会说;“天上地下,唯有我尊”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