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的思想由什么决定?
文章探讨共产党思想由客观环境决定,分析其形成过程及变化原因,强调人民监督对保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性。
共产党的思想由什么决定?
共产党是有人组成的,所以说共产党的思想由什么决定,实际是说共产党人的思想由什么决定。说共产党人的思想由什么决定,实际是说人的思想由什么决定。关于人的思想形成或决定问题,毛主席有过论述。在《实践论》一文中,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阶级”就是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益相同的人组成一个集团。利益不同便出现不同的集团。利益相同,就是经济地位相同。阶级地位或经济地位,就是所处的一定的客观环境。也就是说一定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人的思想。也就是客观决定主观。关于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又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都是说:总的说是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
那么,共产党人的思想——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呢?回顾共产党诞生到夺取政权的过程,就会明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客观实际是:清朝末年,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弱民穷,外敌入侵,妄图分裂我国,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孙中山奋起反封建,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但政权被袁世凯篡夺,以至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些进步青年被这种客观环境所迫,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俄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进步青年看到中国的希望,看到世界革命的前途,就是在世界上实现共产主义。即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做,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实现共产主义,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和平,才能建成真正的和谐社会。于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开始成立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于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发展党员,壮大队伍,带领劳苦人民与反动阶级进行斗争。发展、带领的理由就是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彻底拯救人民、国家、民族。绝大多数党员都是受剥削、压迫者,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地位,当然也就最容易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共产党要革命,必须依靠人民,没有人民的坚决支持,革命就绝对不会成功。要带领人民革命,必须为人民服务,必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共产党也正是如此,才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坚决拥护和坚决支持,才夺取了政权。
总之,共产党或共产党人思想的形成,完全是一定的客观环境造成的,没有一定的客观环境所迫 ,就绝对不会形成革命的思想,这是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的结果。这种革命思想形成后,促使共产党员必须紧紧的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对物质,意识对存在具有的反作用,即共产党积极领导人民革命,并在其中起到的积极模范带头作用。先是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后是精神对物质,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如火车在动力的驱动下前行;精神对物质、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如火车的惯性,虽然不给动力了,但火车依然会自动前行一段路程。但这反作用是暂时的,不能长久。长久的依然是“动力”,依然是物质、是存在。
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由于客观环境变了,也就是“动力”变了,物质和存在变了,所以共产党的思想也就必然随之发生了变化,就是人们所说的“人的思想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毛主席说得最直接、最深刻,就是“他们作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就是“许多地方的领导权已经不在工人、农民手里”,也即不在为人民服务了,不是革命之初的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了。苏联、东欧一切的共产党之所以都完全变质了,中国共产党也在向完全变质方向迅速发展,就是因为新的物质决定了新的精神,新的存在决定了新的意识。就是共产党自己掌握政权的客观环境——获得物质利益的环境(这是物质的,是一种存在)决定了共产党的精神和意识不在为人民服务,而变成为自己服务了。这样的精神、意识反作用于环境或存在,就是用为自己服务的思想来指导自己所做的一切。于是导致共产党必然向人民的反面走去。
就因为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由于客观环境、物质环境、存在的环境变了,导致共产党的思想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于是社会主义越往后搞得越不好,根本原因毛主席看的最清楚“正确路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老百姓也看得最清楚“家看家,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民主革命,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所以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共产党不为人民服务,于是失败了。中国为什么要“改开搞”,要实行私有制,不就是共产党在集体里没有积极性,为自己干有积极性吗?不是再清楚不过的说明“共产党不为人民服务了吗?
共产党人树立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何才能不会改变呢?也即如何才能解决其发生变化的问题呢?共产党说靠党内整风,靠党内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斗争来解决。但依据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矛盾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斗争;统一是指处于一个统一体里,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所处的地位。对立是有条件的,对立双方的每一方的出现都是客观决定的。如共产党与国民党就是一对矛盾,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的思想都是一定的客观环境决定的。客观环境变了,也都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所处的地位,缺少一定的条件,也就不会发生所处地位的变化。也就是缺少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这个条件,和国民党坚决与人民为敌这个条件,所处地位的变化就不会发生。这也如鸡蛋变成小鸡,必须一定的温度,缺少一定的温度,就绝对变化不成。所以共产党与国民党这对矛盾,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两党的思想的形成也是一定客观环境的产物,两党对立双方所处地位的变化,也必须一定的条件。所以,一切都由客观决定,共产党要靠党内整风,靠内部的矛盾斗争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因为违背了辩证法,违背了客观规律。
总之,在人们心里,共产党人的思想,好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后,就不在起变化了。实际绝非如此!所以让共产党为人民掌权,为人民服务,缺少一定的条件是绝对不行的!国民党压迫人民的行为,如何被消灭的?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将其消灭的!所以要使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会改变,也必须由人民起来强迫之!无此强迫,就一定会发生变化!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出:哪里人民在真正的强迫——即真正有力的监督,哪里的共产党就会为人民服务,哪里没有人民在真正的强迫——即真正有力的监督,哪里的共产党就不会为人民服务,就一定要腐败!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绝不指特殊情况。
所以哪里需要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吗?那就带领人民起来,勇敢的监督吧!人民真正监督之日,必是人民真正幸福的开始!人民监督万岁!
共产党是有人组成的,所以说共产党的思想由什么决定,实际是说共产党人的思想由什么决定。说共产党人的思想由什么决定,实际是说人的思想由什么决定。关于人的思想形成或决定问题,毛主席有过论述。在《实践论》一文中,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阶级”就是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益相同的人组成一个集团。利益不同便出现不同的集团。利益相同,就是经济地位相同。阶级地位或经济地位,就是所处的一定的客观环境。也就是说一定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人的思想。也就是客观决定主观。关于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又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都是说:总的说是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
那么,共产党人的思想——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呢?回顾共产党诞生到夺取政权的过程,就会明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客观实际是:清朝末年,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弱民穷,外敌入侵,妄图分裂我国,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孙中山奋起反封建,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但政权被袁世凯篡夺,以至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些进步青年被这种客观环境所迫,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俄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进步青年看到中国的希望,看到世界革命的前途,就是在世界上实现共产主义。即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做,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实现共产主义,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和平,才能建成真正的和谐社会。于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开始成立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于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发展党员,壮大队伍,带领劳苦人民与反动阶级进行斗争。发展、带领的理由就是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彻底拯救人民、国家、民族。绝大多数党员都是受剥削、压迫者,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地位,当然也就最容易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共产党要革命,必须依靠人民,没有人民的坚决支持,革命就绝对不会成功。要带领人民革命,必须为人民服务,必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共产党也正是如此,才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坚决拥护和坚决支持,才夺取了政权。
总之,共产党或共产党人思想的形成,完全是一定的客观环境造成的,没有一定的客观环境所迫 ,就绝对不会形成革命的思想,这是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的结果。这种革命思想形成后,促使共产党员必须紧紧的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对物质,意识对存在具有的反作用,即共产党积极领导人民革命,并在其中起到的积极模范带头作用。先是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后是精神对物质,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如火车在动力的驱动下前行;精神对物质、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如火车的惯性,虽然不给动力了,但火车依然会自动前行一段路程。但这反作用是暂时的,不能长久。长久的依然是“动力”,依然是物质、是存在。
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由于客观环境变了,也就是“动力”变了,物质和存在变了,所以共产党的思想也就必然随之发生了变化,就是人们所说的“人的思想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毛主席说得最直接、最深刻,就是“他们作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就是“许多地方的领导权已经不在工人、农民手里”,也即不在为人民服务了,不是革命之初的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了。苏联、东欧一切的共产党之所以都完全变质了,中国共产党也在向完全变质方向迅速发展,就是因为新的物质决定了新的精神,新的存在决定了新的意识。就是共产党自己掌握政权的客观环境——获得物质利益的环境(这是物质的,是一种存在)决定了共产党的精神和意识不在为人民服务,而变成为自己服务了。这样的精神、意识反作用于环境或存在,就是用为自己服务的思想来指导自己所做的一切。于是导致共产党必然向人民的反面走去。
就因为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由于客观环境、物质环境、存在的环境变了,导致共产党的思想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于是社会主义越往后搞得越不好,根本原因毛主席看的最清楚“正确路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老百姓也看得最清楚“家看家,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民主革命,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所以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共产党不为人民服务,于是失败了。中国为什么要“改开搞”,要实行私有制,不就是共产党在集体里没有积极性,为自己干有积极性吗?不是再清楚不过的说明“共产党不为人民服务了吗?
共产党人树立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何才能不会改变呢?也即如何才能解决其发生变化的问题呢?共产党说靠党内整风,靠党内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斗争来解决。但依据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矛盾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斗争;统一是指处于一个统一体里,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所处的地位。对立是有条件的,对立双方的每一方的出现都是客观决定的。如共产党与国民党就是一对矛盾,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的思想都是一定的客观环境决定的。客观环境变了,也都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所处的地位,缺少一定的条件,也就不会发生所处地位的变化。也就是缺少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这个条件,和国民党坚决与人民为敌这个条件,所处地位的变化就不会发生。这也如鸡蛋变成小鸡,必须一定的温度,缺少一定的温度,就绝对变化不成。所以共产党与国民党这对矛盾,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两党的思想的形成也是一定客观环境的产物,两党对立双方所处地位的变化,也必须一定的条件。所以,一切都由客观决定,共产党要靠党内整风,靠内部的矛盾斗争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因为违背了辩证法,违背了客观规律。
总之,在人们心里,共产党人的思想,好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后,就不在起变化了。实际绝非如此!所以让共产党为人民掌权,为人民服务,缺少一定的条件是绝对不行的!国民党压迫人民的行为,如何被消灭的?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将其消灭的!所以要使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会改变,也必须由人民起来强迫之!无此强迫,就一定会发生变化!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出:哪里人民在真正的强迫——即真正有力的监督,哪里的共产党就会为人民服务,哪里没有人民在真正的强迫——即真正有力的监督,哪里的共产党就不会为人民服务,就一定要腐败!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绝不指特殊情况。
所以哪里需要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吗?那就带领人民起来,勇敢的监督吧!人民真正监督之日,必是人民真正幸福的开始!人民监督万岁!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