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鹤龄:并非蛮想,外储是百姓的血汗钱

火烧 2011-08-10 00:00:00 网友时评 1034
文章探讨外汇储备是否为百姓血汗钱,指出无论中外资本均依赖劳动者创造价值,强调资本本质及劳动者权益,批判外汇局立场与社会主义国家属性矛盾。

鹤龄:并非蛮想,外储是百姓的血汗钱  

   

   

关于外储是不是百姓血汗钱的问题,此前,本人在《对外汇局“外汇储备热点问答”的几点“蛮想”》中曾“蛮想”过,觉得应该是百姓的血汗钱。

有网友认为:“其中(外汇中)只有中国企业和个人挣到的那部分,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血汗钱”(虽然这么说也不准确,因为中国人挣的外汇,不完全都来自那些所谓“血汗工厂”的产品。)还有一部分是外国企业和投资机构进入中国的投资。这两大部分加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  

细细一想(这回不是蛮想),不对。这些外国企业和投资机构进入中国带来的只是资本,使用的劳工还是我们中国的百姓。未毕他们办的工厂就都是“甜蜜工厂”了。

总的来说,无论是外国老板还是中国的老板,都是是凭的手中资本赚钱。都是凭着手中资本驱使中国百姓向他们出卖劳动力而为他们赚钱

资本是个什么东西?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所以,中国老板也好,外国老板也好,其资本的“滴血肮脏”性质完全一样,赚的都是百姓的血汗钱!尽管这笔钱不归百姓所有,但其“是百姓血汗钱”的性质并不因此改变。没有百姓的流血流汗,就不会有他们赚到的这笔钱。说直白点,中国百姓的血汗,就是我国外汇储备的的源泉。只要是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谁也不会否认这一点!

当然,如果站在资本主义立场上说话,解释就完全不一样了。世界上的财富都是资本创造的。资本来购买你的血汗,那是因为它看得起你!要不,除了血汗便一无所有的你,体内的血汗往哪里流去呢?在市场经济社会,劳动力和其他商品一样,给你付过钱后,你的就变成了我的。也就是这个原因,在资本主义的眼里,劳动者所付出的血汗没有任何地位,无足轻重,不值一提。既然如此,老板们用资本赚来的钱,怎么可以说是百姓的血汗钱呢?

所以,外储到底是不是百姓的血汗钱,答案根本就无法统一。工人说工人的,老板说老板的。

此刻的外汇局领导,其实也成了老板。他们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外汇源头上劳动者所流出的血和汗。因为老板们(外汇持有者)已经付过现金了结,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而国家银行购买的是老板手中的外汇,与百姓的血汗更是八竿子打不着边。

站在这个立场上,他们所说不是百姓的血汗钱也是对的。

   

至于国家银行从外汇持有人手中收购外汇变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以后,这笔钱的所属问题,应该不会存在疑义。无论什么性质的国家,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其国有银行及国有企业的资产,都是属于全体国民的!唯独我们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却出现了这样的怪论:外汇是央行自己负债买来的,所以不是属于百姓的。不属于百姓那又属于谁呢?属于央行自己吗?属于央行而不属于百姓,我们的央行是不是改国姓而姓私了呢?

   

附带说明,有网友认为,“国内卷入这场争论的不是经济金融专家学者,而是一位研究国家安全战略的将军——乔良。”说什么“乔良将军比咱们所有人都更早(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写了《金融战与阴谋论》一文。以此来美化乔良。  

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乔良的这篇文章之前,关于大量持有美国国债的问题,即有专家发表了反对意见。2006年7月25日,国家统计局即提出,国家应加快将其外汇储备多元化。2007年3月3日,中国银行总行研究员王元龙在《瞭望》周刊上撰文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不合理,外汇储备大部分押在美元和美国债券上;合理安排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是外汇储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他还具体的提出了增加黄金储备的主张。  

2007年国家开始出售美债。2008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在一些精英们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理论指导下,我国又开始大量增持美国国债。而乔良却在我国于2009和2010年两次减持美国国债的时候。先后发出了“救美国就是救中国”和“买美国国债就是救中国”两篇文章。  

早听王元龙一言,增加黄金储备,今日何至于此!  

   

   

后附: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就是力量?2006年7月26日    

http://www.stnn.cc/fin_op/200607/t20060726_286407.html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如果你手头持有的某样东西太多,而且其价值预计会下跌,那么答案就是抛售。中国国家统计局25日表示,国家应加快将其外汇储备多元化。该机构还不寻常地明确说明了理由:美元下跌风险。但储备币种多元化是个复杂的问题。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达941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逾35%,其中大部分是美元计价资产。这一规模远远大于实际需要。中国官员当天还给出了适度外汇储备水平的具体细节,即应足够为三个月的进口提供融资,并能还清外债。  

此外,外汇储备应酌留余地,以供向外国人支付红利、国内企业投资海外以及个人出国旅游所需。但即使是按照极端保守的假设,也可能只要5000亿至6000亿美元的规模,就足以满足上述目的了。  

实际上,中国外汇储备的很大一部分是投资资产。但如果为了保护这些资产的价值而进行多元化,可能事与愿违。大量抛售美元储备将削弱美元,降低中国剩余美元资产的价值。  

抛售美元还将强化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中国面临货币供应快速增长之际,这将进一步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因此,币种多元化可能是渐进式的,而且仅限于新增的外汇储备。  

可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持有高比例的美元计价金融资产,迄今是有道理的。由于缺少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中国得益于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本循环,这种资本循环支持了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存在两个问题。  

首先,欧洲资本市场可在这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其次,中国收购美国实物资产的资产多元化努力遇到了政治阻力。如果中国人的投资对象受到限制,那么很简单,他们会把眼光转向其它地方。  

中国专家呼吁减持美元外汇储备 增持黄金  2007-03-03   

    http://www.stnn.cc/chinafin/200703/t20070303_480167.html  

【星岛网讯】中国外汇储备大部分以美元资产为主的问题引起关注,中国银行总行研究员王元龙最近在《瞭望》周刊上撰文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不合理,外汇储备大部分押在美元和美国债券上;合理安排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是外汇储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王元龙指出,从国际先进经验来看,多元化和分散化是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核心经验。自2003年起,中国每月净买入美元资产的增长速度已低于外汇储备累积增速,加大用于投资非美元资产的比例。  

专文表示,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报告的数据,2005年中国购买美元资产(包括美国国库券、政府机构证券及美国公司债券)的总额为865亿美元,2006年前九个月为844亿美元。据此测算,中国在2005至2006年的新增外汇储备中至少有41%投资美元资产;到2006年9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库券占外汇储备总额的比重为32.8%。  

由此可见,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王元龙认为,未来应思考并重视几个面向。  

首先,在新增外汇储备中增加欧元资产或新兴亚洲国家货币资产。值得注意的是,欧元已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的主导货币,增加欧元等币种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是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其次,调整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内部结构,对冲美元贬值损失。不过,在市场高度敏感的情况下,中国实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难度极大,因为如果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货币转换,必然会导致美元贬值,这样中国将不得不承担剩余美元资产的贬值损失,同时为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人民银行将被迫继续提高美元储备规模,显然这会得不偿失。  

因此,王元龙建议,可考虑进行美元资产内部结构的调整,将部分美国政府债券储备转换为美国抵押债券或企业债券,由于后者的收益率大大高于美国政府债券,通过提高收益来对冲美元贬值的损失。  

其三,增加黄金储备,提高其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重。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黄金,不仅使储备资产多元化,而且也有利于保值增值。  

专文指出,2006年6月,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多达8136吨、德国为3428吨、法国为2791吨;而这些国家黄金储备占其外汇储备的比重之高也令人惊叹,如美国占75%、德国占63%、法国占64%。但中国拥有的黄金储备只有600吨,仅为美国的7.4%百;中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仅占1.4%。  

专文分析,近年来美元持续下跌,黄金价格稳中有升,西方国家已从其拥有的巨额黄金储备中大获收益。长期以来,中国的黄金储备几乎固定不变,只是在2001至2002年进行两次增加黄金储备的调整。如果以2007年1月国际黄金市场的现价计算,这两次增加黄金储备的调整为中国带来了22.52亿美元的收益。  

专文指出,显而易见,增加黄金储备是中国储备资产多元化的重要方面,透过这个方式可减轻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压力,同时使外汇储备保值与增值。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