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媒报道比较两个三十年的对外项目
(一)坦赞铁路成为经济引擎
坦赞铁路是中国在70年代援助非洲的大型项目之一。这条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铁路长约1860公里,如今该地区已经相当繁忙,加之这一地区矿藏资源非常丰富,成为中国不断扩展的经济利益的一部分。货车满载各式中国商品,从电器到纺织品,给当地人带来便宜的商品。另一方面,铜、钴及其他矿产品则被运往中国,保证这个亚洲经济巨人的需求。
经济社会研究会的主席奇丽舍·穆兰甲指出,当年在计划修建这条铁路时,西方人认为这个项目非常不划算。不过中国当时的目的,是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因此他们决定修这条路。今天他们(中国)正在从坦赞铁路得到经济上的回报。
1970年至1976年间,中国为此条铁路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无息贷款,使之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如今,这条铁路已经成为中国的样板工程,主要车站都是带有中国色彩的水泥结构。
这个项目让中国在外交上也受益良多,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在“一个中国”问题上从未动摇过。
近年来,坦赞铁路日渐重要,成为东部和南部非洲近20个成员主要运输线。
坦赞铁路的管理者说,随着非洲各国的政治形势进一步稳定,这条铁路将更为重要。官员们称这条铁路的影响力已经波及布隆迪和卢旺达。
(摘自英国路透社电,原题:中国援非铁路成贸易增长引擎,作者塞皮·塞辛达,董国明译)
(二)首钢在秘鲁采矿业遭工人抵制
纽约时报14日报导,中国「首钢集团」在秘鲁的铁矿场,被冠上不当对待当地矿工的污名。随着中国在南美洲争取当地原物料的行动不断开展,部分中国干部逐渐被视为高傲的一群。
以钢铁业为主的中国「首钢集团」(Shougang Corporation)早在1992年就买下位于秘鲁南方马可纳圣胡安镇的铁矿场,在中国争夺国外原物料的行动中,可谓开风气之先。但当地矿工表示,他们和公司的冲突从1990年代就开始,当时公司将员工人数从3000人裁减至1700人,并引进了一些中国员工。后来,秘鲁当地矿工发动罢工,才逼公司将中国员工遣送回国。
当地矿工的反叛行动至今未歇,他们不断罢工与警方发生冲突,甚至以纵火方式攻击来自中国的上司。
现年63岁、长期担任矿场工会干部的奎斯培表示,「我们很快明了,我们被利用来协助建立新中国,但却没有因此看到任何回馈。」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在当地工作的中国管理阶层住大房、开跑车、在专属的自助餐厅用餐,但当地员工的待遇却天差地远。工人指控公司支付低薪,拒绝实施秘鲁政府颁布的提高工资规定。他们同时指称,公司将化学废料倒入海中。
不仅如此,「首钢集团」未依承诺投资1亿5000万美元在矿场和该镇的基础建设上,却反而愿意支付1400万美元罚款。58岁的贺米莉雅‧札姆迪欧说,「中国人把我们看作与奴隶没有两样。」贺米莉雅的丈夫在马可纳圣胡安镇的矿场工作近30年后,遭到公司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