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舟曲“8·7”特大泥石流之思考

火烧 2010-08-14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舟曲泥石流灾害引发对生态破坏与防患未然的深刻反思,文章指出地质灾害隐患普遍存在,城市发展与采砂行为加剧风险,呼吁全国范围排查隐患,确保经济发展成果。


  由题为《舟曲第三日:生态悲剧的反思》的文章中不难看出,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既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更有“很大程度上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是导致此次泥石流悲剧的最大原因”。因而所带来的思考是不是:防患于未然是不是也是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呢?

  资料介绍说,防患于未然出自《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意喻为在祸患、灾难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而由“舟曲县地震局工作人员尚明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林木损毁最严重的时期。当时,一度出现盗采者打伤护林人员的事件,而这件事直接招致林场撤掉了设在大峪口护林站,肇事者也因此被判刑。”这个叙述来说,防患显然不仅成为了空谈,助灾害的发生还成为了现实。然问题的关键是否在于,此类情况是否从根源上得到了遏制呢?

  题为《中国10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随时可酿成大灾》一文道:6月份我国各地进入主汛期。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6月份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国土资源部预测,总体上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危害程度可能较5月份偏重或基本相当。全国10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都有发生灾害的可能。(2010年6月18日《人民日报》)那么,由此是不是就产生了个疑问,从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时间来看,防患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从电视画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之所以造成了如此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与建筑物侵占河道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或许还与不合理的采河沙脱不了干系。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以防患于未然为中心的大排查,进而保住我们经济发展的成果呢?

  匪夷所思的是题为《广东封开发生滑坡7栋居民楼倒塌无人员伤亡》的报道说:“封开县属广东省肇庆市,位于广东与广西交界地带,境内有贺江、西江等多条大河经过,属洪灾多发、易发地区。”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在江边盖住房呢?从题为《平顶山众多开发商集体越红线 少批多建坐等罚款》报道所述的“平顶山市区的湛河河堤上,竟然盖起了5栋30多层的高层建筑。而为了盖楼,原本满眼翠绿的湛河河堤愣是被挖去了近一半,这算不算占用绿地的违章建筑?(2010年8月12日《新华网》)”的现实来说,此不就是在人为的制造灾难吗?

  毋庸讳言的是,近几十年来,在房地产开发、招商引资的热潮中,全国各地的什么水景楼盘、海滩别墅\酒店之类的建筑群比比皆是,毁灭需经过几十年才能长成的红树林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这难道不都是在人为的制造灾难隐患吗?可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这些在中学就学到的知识,怎么到了现实就熟视无睹了呢?且还在什么“硬道理”中回避、甚至是漠视这些地质灾害的存在呢?

  耐人寻味的是,我们的一些人士、特别是诸多“主流精英”,一边在大谈、抨击“大跃进”如何如何,一边却又打着发展经济的大旗鼓励、怂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这岂不可笑乎?如此之发展,又怎么可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目标呢?
  
   而由一些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报道看,很多人对自然灾害的认知是很缺乏的。由此就想到过去不论是电影院,还是露天放映电影时,在正片放映前几乎都要放映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或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科教类影片,如泥石流、地震、海啸的成因、预防、怎样的躲避等都有详尽的介绍。可如今,我们媒介多了,可介绍这方面知识的渠道似乎基本关闭了。因此,我们是否应当恢复这个宣传、普及自然灾害预防的渠道呢?电视台暑期面向青少年的节目,是不是也多播放些这类的科学预防知识呢?电子游戏是不是也可以此类题材为蓝本,开发出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