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艺问题——观纪录片《苏联亡党30年祭》
最近,“毒教材”的事件可以说是震惊全国,不仅仅是教材,甚至连新华字典都有一些令人不堪入目的内容,我们不禁感慨,为什么要有人要做这种恶毒的事情,这些所谓编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毒教材”这一事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我们来看一下当今的一些所谓自由派的思想,他们认为,文艺就是文艺,不是纪录片,要反映作家的精神,不能纪实的进行写作。
这种思想就是想说,文艺,就是作家把自己思想的反映,又不是历史,作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总结一下,就是说文艺要自由。
这种表面上的自由的文艺思想在本质忽略了文艺的阶级性,忽略了文艺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武器,其思想本质,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
苏联,自赫鲁晓夫上台后允许反对共产主义艺术形态的文艺在社会出版,一时如索尔仁尼琴这一类持不同政见者的书如雨后春笋一般,打着自由的旗号,宣言历史虚无主义,造谣,抹黑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鼓吹复辟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极其恶劣,当时的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于这一类文学尤为青睐,其放弃了意识形态的斗争,一时间,《日戈瓦医生》,《古拉德群岛》这一类对苏联时代抹黑,造谣的文艺作品在苏联的地位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学,更成为了历史书去看待。
那么这种问题在中国存在吗,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卢新华小说《伤痕》为代表,一批伤痕文学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什么是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就是反映那些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受苦了,受累了,受折磨了,归根结底就是要批判毛时代,批判毛主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不惜去造谣,去抹黑,恶语中伤毛主席,中伤社会主义制度,中伤无产阶级专政他们在文章里大肆的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以图要复辟资本主义,叫嚣,要让无产阶级重新被剥削,被压迫,咱们看看,当今中国的茅盾文学奖大部分的将项,不都是颁发给了这帮伤痕文学吗,茅盾文学奖,难道不是已经成为了伤痕文学的颁奖台了吗?
说到这大家可能不会相信,不会相信文艺有这么大的力量。 而事实上,苏联自戈尔巴乔夫开放了文艺以后,事实上苏联就亡党亡国了,而中国有了伤痕文学做铺垫,等待无产阶级的,就成了失业,下岗,等待人民的,是柳传志家族变卖国企摇身一变,成为富翁的事实。
毛主席说过: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就是有阶级性的,有事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武器!
不是有人反对文艺的阶级性吗?他们问我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反映了什么阶级,作为平凡的世界读了三遍的读者,我可以答复你们:《平凡的世界》就是典型的伤痕文学,就是对毛时代造谣,污蔑的小说,就是一部宣扬资产阶级复辟的小资产阶级的无病呻吟而已。
看看他在平凡的世界的第三部里巧借祭悼一个矿难工人,对毛主席进行人身攻击的话:“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常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想想,中国只有毛主席纪念堂,路遥想说什么,相必大家都知道了。
近年,《人世间》的电视剧非常受欢迎,这部剧,这部小说我是知道的,而且了解的,里面有太多抹黑,造谣毛时代的人情节,很多自由派的朋友劝我说这是文艺,不是纪实,逢场作戏,看看就好,可是你们知道梁晓声写这本书的目的吗,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写《人世间》,就是为了让年轻人多了解那个时代。
看到了吗?梁晓声分明就是打着现实和历史的旗号去抹黑和造谣,他想让读者当成历史去读他的作品。
看看梁晓声先生说过的话吧:我们都曾记得,80年代初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把一尊神像从神坛上请了下来,结束了一个神化的时代。现在我感觉到又有一种思潮,似乎要重新把这尊神送回到原来的神坛上。如果十年之后的中国真的再回到当初那个样子的话,那我要么移民,要么自杀。
看看这些话吧,哪一句不是否定毛时代,不是否定毛主席,哪一句是事实,哪一句不是抹黑,造谣?梁晓声的这句话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
《人世间》的问题我过几天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这俩就不过多赘述了。
回想当今,代表西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宣言历史虚无主义的文艺作品在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大行其道,“毒教材”事件的出现可以说,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影响下的一个产物,而人民今天能自发的反对“毒教材”,明天,人民自发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伤痕文学的日子就会到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