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大选举半日杂记
今天,被原单位抽去搞农村的市人大代表选举,提着流动票箱在烈日下行走半天,有点感触。
记得7、8年前我第一次在强国论坛上上贴就是《海选未必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在原文已不可考,但是景色似乎仍然没什么变化,真是令人不胜唏嘘。
这次选举的是市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没什么直接关系,四个候选人选三个,一个是原来曾任乡党委书记现任市人大副主任、一个村支书兼主任、一个副科级干部、一个普通村民,后面空一栏可以填其他名字。
有些村子看得出一部分村民富了起来,有四层洋房有车;但是另外一些村民和解放前的贫苦农民的形象还是没有区别,贫无立锥之地,满目疮痍,无像样的家用电器。
正值农忙时节,在家的群众不多,大多为老弱病残,这些群众有一部分能清楚选举的意思,并有表达自己意图的欲望;一部分对选举表示抗拒(骗人的东西你们想怎样怎样好了);一部分无所谓态度,委托选举人员代填;一部分在选举人员指导下填写。我确确实实的看到不少群众是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想努力把圆圈画圆的。简单的来说就是两句话,能遇见的群众不多(代表性不强),群众受选举人员的影响很大(文盲尤其严重),最后当然是一个结果:组织的意图得到了保障和体现,群众的思想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反映。
在这半天选举中有三件与选举无关的事让我感触很深。一、群众的困难。我自诩是在基层一线艰苦环境中任劳任怨工作十几年的干部,突然发现自己和群众接触还是少了,提着票箱到很多群众家里去,群众对选举本身并不关心和在乎,相反,他们往往都有一大堆的困难和问题要诉苦,希望解决。记得上面年年都要求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官僚主义的原因,那些要求除了浪费纸张没有任何作用,即使是我,天天在网上提倡反腐败反官僚主义,也还是不得不一样的官僚主义敷衍过去。二、乡村的公路。村村通水泥路是很早以前的政绩了,但是今天我到那些村子里去,在电动车上被震得上蹦下跳的要散架似的才发现:当豆腐渣遇上超载,肯定是只有一个结局,我的破手机摄像功能出了故障,也没办法拍下来,但是那种无处不龟裂坑洼的碎石路,绝对是称得上奇观的。三、当我经过一段道路的时候,路边的一幢占地十几亩,矗立着高高的围墙的院落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看着这宛若地主庄园的房子感叹不已,我问同行的分场干部:上面有人?不是。花了很多钱?没有,别人花1万五/亩,这个只花1万/亩还返还2千做土方平整。那是?分场干部做了个搓钞票的动作,我恍然。分场干部意犹未尽的说,xxx就是因为这个事情被调走的。他指的是我们原来的国土资源所所长,我无言。不换思想就换人,在这种氛围下谁能坚持原则?坚持原则又有什么用?
人民民主不是与大家无关的闲事,每次都贯彻组织意图未必是好事,但不贯彻组织意图肯定不是好事。人民民主始终都任重道远,有政府的因素,有群众的因素,不知道拼命鼓吹一人一票的右派朋友知不知道这种现实的实践,总之我感觉神圣的一票并不神圣,甚至是有几分无奈。
最后说句题外话,这么多年我参加过很多选举,也在群众的委托下为群众填过不少选票,但是我自己为自己填的选票寥寥无几,我当然知道这是其他同志代表我填了的缘故,而且这些同志也确实的相信我不会介意的,是的,对同志们如此衷心的信任,我无法介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