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党的先进性—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小议党的先进性—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是的,党的领导正确与否是中国社会能否发展进步的关键,也是前进的道路上是否会遭受严重挫折的关键;更是党是否能够坚持、能否实能够朝着它的奋斗目标和社会理想逐步前进的关键。
但是,这里务必需要搞清楚一个前提:那就是什么才是正确的领导。
我以为这个前提首先是:党必须首先要在建党、建国的指导思想上、理论上符合它的信念、信仰与追求。因为,唯有如此才可能制定出符合它的信念、信仰、宗旨、目标的决策,并实施正确的行动,也唯有如此才可能是在坚持它的信念、信仰和目标的道路上前进。
那么,共产党的信念、信仰、宗旨、目标是什么呢?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追求平等、建设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符合这个信念、信仰、宗旨、目标的思想、决策和行动就是基本正确的或者是至少在政治上是正确的。
其次,党的领导除了要求政治上的正确,还必须要求策略上的正确。政治上的正确与否解决和回答的是世界观的问题,而策略上的正确与否解决和回答的则是方法论的问题。只有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正确了,才可能达成目标。但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一旦偏离了世界观就有可能偏离甚至是背离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因此,方法论必须由世界观来统帅,方法论的错误需要由世界观来纠正。方法论的错误只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要么是世界观的错了,要么就是方法论偏离或背离了世界观的统帅。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什么样的关系我说不清楚。我以为,党的先进性首先应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就是坚持共产党人的信念、信仰、宗旨、目标与社会理想。其次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如果突破世界观的解放思想,不在世界观的统领下实事求是,把方法论上升到指导思想恐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对世界观的背弃与背离。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去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就不可能是科学的态度,也就不可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更不可能修正错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至少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脱离马克思主义原则,就事论事的“实事求是”,求到的只能是“一时一事”之“是”,不可能是真理之“是”,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用这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离马克思主义越来越远。
完整的讲“实事求是”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不仅要有勇气有智慧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更应该有智慧有勇气解决思想认识中的问题。没有勇气解决思想认识中的问题,也就根本谈不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如果顽固的坚持“一时一事”之“是”,把一时之“是”、一事之“是”当作真理,甚至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并依此来践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那只能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歪曲或亵渎。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凭借本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市场经济只能自发的走向资本主义、对抗社会主义,更不可能自发的走向共产主义,它与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原则和共产主义理想是天然对抗的。如果,把发展市场经济阶段性的引入社会主义,这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问题上也许还不是一个大问题。可是问题在于我们的党如何限制能否限制市场经济会自发的走向资本主义、对抗社会主义,如何平衡市场经济与共产党人信念、信仰、宗旨、目标的矛盾。
市场经济改革30年,并且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社会信仰的不断缺失和几多共产党人的信仰动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价值与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观的矛盾与困惑。
引入市场经济以来,社会利益关系发生着越来越严重失衡。社会利益关系从30年前简单的“国家、集体、个人” 关系转变为“国家、权力、资本、人民”关系,从一致性利益关系转变为矛盾性、对抗性的利益关系。市场经济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服从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社会理想,这恐怕不是共产党人可以调和的问题。可以说市场经济的方向与社会主义原则以及共产主义运动宗旨的矛盾是导致当今中国社会一切困惑的根源。
请问共产党人,你们如何坚持和实践自己的社会理想呢?邓小平说:初级阶段要管一百年。难道一百年后你们再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改造?只要你们一天不改变自己的目标,权贵们就一天没有理由停止疯狂的掠夺和向外转移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