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比较

火烧 2022-05-26 00:00:00 思潮碰撞 1035
本文对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探讨经济定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划分,强调物质生产与货币流通的区别,以及两种理论对经济组织和制度的不同理解。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不是收入,不是“赚钱”。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收入,是“赚钱”,而不是生产、经济。

  2、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什么是经济?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的就是经济。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指标,反映经济活动。

  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发展经济,是物质生产品的发展,不是货币流通(金银)的增减,不是纸币流通的增减。物质产品生产与纸币流通存在本质区别。

  经济分为经济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比如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

  2、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的理论基础:“国民核算体系(SNA),以西方经济学家萨伊的庸俗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不分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部门,认为凡收入的所有者即收入的创造者,不管生产劳动者、资本家、总统或妓女,都一样。”只要赚了钱,就是“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表现的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表现的是货币流通总量、纸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量、纸币流通量,与物质产品生产不是一回事

  把流通、消费都包括在生产之内。混淆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生产关系理论,而不采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概念。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与人在生产过程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的社会方面。

  据生产关系不同,分为:原始公社制生产关系、奴隶主与奴隶生产关系、封建主与农奴生产关系、资本与雇佣劳动生产关系,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不同,社会区分为不同类型。

  2、现代西方经济学,没有生产关系的概念,只有“经济组织”、“经济机制”、“经济制度”之类的模糊概念。不用生产关系分析经济现象。采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概念。按照决策方式,把经济制度划分为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萨谬尔森说:“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模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他们认为,出现这种“经济组织”是为了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物品”“为谁生产”。

  萨谬尔森说:“这三个是基本且是一切经济制度共有但又不同的经济制度,以不同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至于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形成经济组织?是什么性质?西方经济学不说,只说经济组织是为解决经济问题而出现。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生产关系划分社会形态:“从野蛮到封建主义、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

  2、现代西方经济学,反对以生产关系划分社会形态,而对“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大体分为自给自足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认为“经济组织”是人主观选择的,把“政府拥有生产资源”、“制定计划”、“收入再分配”等都认为是“社会主义”。他们把“在斯堪地那维亚、法国以及撒切尔之前的英国”的“国有化”等,也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

  根据“决策”方式区分“经济组织”的性质,只要是政府决策的经济活动,就是“社会主义”的;“国有化”更是社会主义。他们不懂生产关系,不懂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

  萨谬尔森等编写的《经济学》,第二章《经济组织的基本问题》的《习惯、本能、命令和市场》一节,把经济组织分为:“习惯可支配一切行为”的原始社会;“统治经济”:由政府作出一切生产和分配的决策;“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经济,或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等不同类型。划分标准:对经济问题的决策方式。

  “自给自足经济中,生产什么由家庭或村落自行决定,借助于习惯、本能、民主协商或家长专制来实现”;

  “计划经济:生产什么基本上由中央计划当局的指令性计划决定。”

  “市场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由价格机制决定。”

  “混合经济:经济运行,由自由市场机制和国家机构,共同调节。”

  萨谬尔森等的《经济学》:按“习惯”决策的是“原始社会”;按命令决策的是“共产主义社会”;按“价格制度”决策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经济,或市场经济”;“社会是带有市场、命令和传统成分的”,叫混合经济。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最终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

  大体上,石器时代与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相适应;青铜器时代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适应;铁器时代与封建生产关系相适应;机器时代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自动化时期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等。

  2、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们认识了某种“经济机制”存在“缺陷”,对“缺陷”加以改进,“经济机制”才发生变化。“经济机制”及其发展变化等,是人主观意志的产物。例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存在着缺陷,即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如此,现实中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以克服市场机制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但无法说明“经济机制”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按生产关系的性质,把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或称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等。

  2、现代西方经济学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区分,只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之分;作为反映物质生产的经济学,不承认有资本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学等,只有统一的经济学,这也是西方经济学不懂生产关系的表现之一。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按生产关系,应分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封建社会以地主收取地租为特征;资本主义以雇佣劳动为特征;而共产主义则以公有制为特征等。

  2、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承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划分,只承认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没有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概念。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再生产理论,把再生产分为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认为物质产品只有经过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后,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这些环节彼此区分又有联系。产品消费不了,不能扩大再生产,且再生产也要中断。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原。

  2、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增长的原因分为三个孤立部分,即“三驾马车”:出口、投资与消费。这种分类方法,掩盖了消费、投资与出口的社会性质,抹杀了生产、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错误的经济理论。把消费、投资和出口孤立,囊括于国内生产总值之内,不能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联系。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无法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以克服。

  2、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承认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必然产物,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以克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