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不育人却养猪究竟为哪般
农村学校不育人却养猪究竟为哪般
北行剑客
据报道,山西永济市的不少农村学校挺漂亮的教学楼被弃用,成了空巢。城东区吴村小学是多方筹钱32万元建起来的学校。如今,只有一人和两只大狼狗看管这所学校。虽然人去楼空,但这里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建成时的捐款功德碑映照在阳光下。离吴村小学十来公里的虞乡镇北梯中学则变成了养猪场,大部分教室成了猪圈,有的教室屋顶已露天。与此相反的是,城镇学校却人满为患,挤得学生前胸贴后背。
说起来,这是很离奇的事了。但搁在当今,却是一个正常不过的现象。
记得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去开过一次家长会。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挤着七十多个学生。当时,学生还很瘦小,勉强可以坐进去。但换了五大三粗的家长,则很是费劲了。费了半天劲,勉强可以把身子塞进那小小的空间里。开了一个小时的会,出来时感到后背生疼。为何?被后面的桌子挤的。如今儿子已经六年级了,身子长高长胖了许多,但教室里的学生却还是七十多。为了上学,每天还要练缩骨功,真是难为孩子了。
学校变成养猪场,看似好像是硬件资源浪费,实际上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造成的恶果。看了这等新闻的人们,千万别建议今后别在农村盖学校了。如是,罪莫大焉。
现在很多人说上学难,看病贵。事实上,应该说是上好学校难,到好医院看病贵。城镇里的学校挤满了人,而农村的学校呢?或者说城镇里其他非重点的学校呢?人则不是很多,一个班也就三四十人。大家之所以放着条件宽松的学校不上,都削尖脑袋往重点学校挤,就是因为重点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好。重点学校的老师,都是从下面学校优中选优选上来的。如此一来,上学这事就成了恶性循环。好学校人越挤越多,差一点的学校则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农村学校不育人却养猪,折射的是教育的不公平。那些冷清的学校里,还是有学生去上学的。只不过,这些学生,都是些没钱没势人家的子弟。但凡有门路的,都托关系去了城镇的好学校。
这种稀奇事的发生,除了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还有就是社会上对于孩子上学观念的问题。不少人认为,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农村的往城镇挤,小城市往大城市挤。大城市往北京天津这样的直辖市挤。于是,全社会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家长能力大比拼。但这有用吗?事实上,很多人是徒劳的。不过,尽管徒劳,大家也都热衷这么做,为的是求一个心理安慰。这也是人之常情,怪不着为人父母。
在两种力量的作用下,农村学校养猪则就很好理解了。
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不但造成教育不公平,也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大城市的房价为什么高?这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也有很大关系。有很多的家长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大城市的教育,还能享受大学低分录取的特权,倾家荡产地到大城市买房。
解开这些怪象的良方,只是从根本上改革教育体制。
1、大幅提高老师的收入,让更多的人乐意当老师。对老师实行统一的工资分配制度,防止“贫富不均”。
2、坚决取缔所谓的重点学校,由教育主管部门对老师资源实行统一配置,或者轮换。对到艰苦地区当老师的人员实行双工资。
3、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至少不低于每年招待费、公车费。
其实,这些并不难做,只是看有着部门下不下决心做。
2010-11-02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