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与保姆陈玉英的情谊
杨开慧与保姆陈玉英的情谊
作者:zhuhua148
来源:中华网
本博网摘编发
杨开慧亲切地对孙嫂说:“你到了我家,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当我是你的主人,彼此不要分上下,我们是朋友。”
陈玉英是湖南省宁乡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从小给人做童养媳,10岁外出帮工。1926年冬,毛泽东的大儿子4岁,二儿子两岁,杨开慧身怀六甲,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毛泽东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斗争中,需要请个保姆照顾妻儿,就这样,陈玉英经人介绍来到了杨开慧身边。当时她快30岁了,夫家姓孙,人们叫她孙嫂。
毛泽东问了问孙嫂家里的情况,满意地点点头:“留下吧。”杨开慧亲切地对孙嫂说:“你到了我家,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当我是你的主人,彼此不要分上下,我们是朋友。”孙嫂在这之前给人家做了十多年保姆,无论在哪一家的主人眼中,保姆就是保姆,是下等人,谁会拿保姆当人看呢?孙嫂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我遇上好人了。她哪会想到,眼前的这对夫妻,将来会是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伟大人物。
后来,杨开慧对孙嫂说:“你知道我和润之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你了吗?我们看中了你的一双大脚,看中了你的一头短发。”孙嫂说:“家里穷,要下地,想裹脚也裹不了,头发也是这样,做事留长发不方便。”杨开慧说:“裹脚、盘头发、留辫子,那是封建社会束缚和压迫女性的东西,一定要破除。大脚,短发,这样女人显得多精神啊。”
那时候毛泽东经常下乡考察,还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杨开慧则帮着整理和抄写各种文件材料。他们的家还是聚会场所,著名的革命家彭湃、蔡和森、夏明翰等人,皆是常来常往的朋友。他们开会的时候,孙嫂总是坐在门外的一张小竹椅上等着,隔一会儿便进屋去给他们添加开水。虽然听不懂他们讨论的事情,但她相信:毛泽东、杨开慧和朋友们在一起,商量的一定是好事。到了深夜,毛泽东会拿点铜板给她,让她出去买点包子之类的食品回来给朋友充饥。这时候杨开慧一定会说:“孙嫂你也饿了,别忘了给自己买一份。”
毛泽东去农讲所讲课,一般都着白衬衣,当时毛泽东只有一件白衬衣。那天,孙嫂不知道毛泽东要出去讲课,将白衬衣洗了。毛泽东出门时满屋子找不到那件衣服,孙嫂说:“对不起,我将白衬衣洗了,还没干。”杨开慧见孙嫂着急了,安慰她说:“孙嫂,不要紧,你没有做错什么,我这就给他去借一件。”毛泽东也安慰地说:“衣服不用借,我穿长衫照样讲课。”
这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保姆,在血雨腥风的关头,心甘情愿地陪着她的主人一道赴汤蹈火。
孙嫂跟随毛泽东、杨开慧住在武昌的时候,因为她没文化,讲一口宁乡方言人家听不懂,毛泽东担心她出去办事找不到回家的路,就给她做了一块白布条。上面写道: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陈玉英。毛泽东对孙嫂说:“给你个标记,上街时把布条放在口袋里,如果走错路。不知道回家了,拿出问过路人,人家就会告诉你怎么走。”
有一天,孙嫂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热水瓶,急得要哭,杨开慧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打烂了也好,这个水瓶已经用了好久,我正想买个新的来用。”孙嫂清楚,热水瓶打碎了,杨开慧很心疼,是为了不让她着急,故意这么说的。
杨开慧真的把孙嫂当成了朋友。她让孙嫂买菜,孙嫂回来后向她报账,白菜多少钱、萝卜多少钱,算得清清楚楚。杨开慧说:“孙嫂,不用一笔一笔算了,你说多少就是多少……”一个没文化的乡下人,被毛泽东、杨开慧视为朋友,这种关系让孙嫂深深感动。
杨开慧曾经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我憎恨那些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
毛泽东、杨开慧只是按照他们做人的原则,就像他们对待所有普通劳动者一样,平等地对待家中的乡下保姆,却换来了孙嫂对他们的感情。
孙嫂以前给别人当保姆,别人拿她当牲口使唤,动辄打骂,而在毛泽东、杨开慧家里,她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的平等和尊严。
所以,这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保姆,后来会在那血雨腥风的关头,心甘情愿地陪着她的主人一道赴汤蹈火,坚贞不屈地承受着生与死的考验。
杨开慧和毛泽东是在1920年冬天结婚的。婚礼选在古老的船山书院举行,至亲好友聚在一起吃了一顿饭,这顿饭仅仅花了6元钱。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出嫁,不坐花轿不拜堂,不戴凤冠不披纱,婚礼简朴,在长沙城一时传为佳话。从此,湘江、黄浦江、珠江、长江之畔,到处都留下了杨开慧和毛泽东并肩战斗的足迹。
孙嫂在杨开慧家里,感受到了他们夫妻的恩爱。毛泽东革命工作非常忙,经常在外奔忙,很晚才回家。有点好吃的东西,杨开慧舍不得吃,一定要留给毛泽东吃。每次,杨开慧叫孙嫂把饭菜热在灶上,毛泽东一进门,杨开慧就把热饭热菜端到他面前……
1927年旧历三月初三,杨开慧在医院生下了第三个孩子岸龙,孙嫂守候在医院照料产妇和婴儿。4天后毛泽东才赶到医院来看望。毛泽东说: “开慧,对不起,这么多天我都没来得及看你。”杨开慧说:“不要紧,你的事情更重要。孩子到了要下地的时候,你在身边我要生,你不在身边我也要生。孙嫂照顾得我挺好的,你放心。”
孙嫂把出生才4天的孩子抱给毛泽东看,毛泽东非常疼爱地望着孩子,还风趣地说:“我不在这里,没哪个把我的毛伢子掉换了吧?”
孙嫂清楚地记得,杨开慧生下岸龙的那一年,形势非常紧张,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国民党军警四处捕杀共产党人。有一天,毛泽东回到家,对杨开慧说:“今天好危险,差点被人抓去了。我在汉口,碰到了他们来抓我。有两个人堵住了我,问我看见毛泽东没有。我指着旁边的小巷子说,看见了,他刚从这里过去,那两个人就朝着小巷子追去了。”
毛泽东把杨开慧和3个孩子送回长沙,要立即奔赴湘赣农村,组织发动武装革命。
那个繁星满天的秋夜,一家人坐在小坪里,毛泽东给孩子们讲故事,手舞足蹈,孙嫂看见杨开慧的眼睛里却噙着汪汪泪水。
但杨开慧什么也没说,她默默地回到房间里,将毛泽东的衣服一件件地叠好,放进一个旧手提箱中。第二天清早,毛泽东走了,他要去点燃武装斗争的烈火,将反动势力和整个旧世界烧个粉碎。
反动派出动大批军队围剿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还将魔爪伸向了毛泽东的亲人。
一场劫难就要来临,杨开慧和岸英、岸青、岸龙3个孩子,还有保姆孙嫂,这一家人就要承受那血与火的洗礼……
她在日记中写道:“他终于有信来了,我欢喜得眼泪滚滚而下,然而他那生活终归是要使我忧念的,我总是要带着痛苦度日……”
1927年,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带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杨开慧继续留在长沙板仓工作。她坚持斗争,深入到贫苦农民家中宣传革命道理,当地的农民亲切地称她为“霞姑”。她忙着革命工作,三个孩子和整个家都交给孙嫂照料,孙嫂则把自己的一颗心完全放在了这个家中。
孙嫂在杨开慧家4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也没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为了做事方便,为了省下梳头发的时间,她干脆把头发也剃光了。
有位邻居对杨开慧说:“霞姑,你家请了这样好的保姆,真难得。”孙嫂对那位邻居说:“莫这样讲,遇上这样的主人,是我的福气。”
本来孙嫂在杨开慧家做保姆,是有工资的,每月5元。但看到此时杨开慧也很困难,孙嫂主动提出不拿工资,还把以前积蓄的工资全拿出来贴补家用。建国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孙嫂,毛泽东说:“你那时候在我家做事,不拿工资,真难得。”孙嫂问道:“我没拿工资,那是后来的事了,你怎么知道的? ”毛泽东说:“开慧写信告诉我的。”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时候,经常写信回家。他的信被送到一个叫罗家铺子的地方,罗家铺子是党的地下交通站,孙嫂每隔几天就到那里看有没有信。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也由孙嫂送到罗家铺子。每次收到毛泽东从井冈山写回来的信,杨开慧总是非常高兴,捧着信件看了又看。有时候隔的时间长了,杨开慧就会着急。
杨开慧曾多次要求去苏区工作,但身边拖着3个孩子,加之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重封锁,党组织没有批准她的要求。她对井冈山的向往、对毛泽东的思恋只能久久地埋在心头。
她在日记中写道:“他终于有信来了,我欢喜得眼泪滚滚而下,然而他那生活终归是要使我忧念的,我总是要带着痛苦度日……”“又是一夜没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着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一篇日记式的《散记》写下了她对亲人的牵挂和眷恋。“天阴起朔风,浓寒人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孙嫂在一旁痛苦地喊着:“要打打我,她身子弱,不禁打。”反动派说:“你禁打是吧,那就打你。”
1930年10月,湖南的国民党政府悬赏捉拿杨开慧。他们扬言:抓不到毛泽东,那就先抓住他的老婆孩子;杨开慧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
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杨开慧的家被包围了。反动派先将杨开慧的母亲抓来逼着她敲门。杨开慧打开门问:“有什么事吗?”站在她面前的所谓的铲共义勇队范队长说:“没什么事,请你到长沙走一趟。”反动派用麻绳将杨开慧和孙嫂五花大绑,杨开慧说:“她是保姆,帮我家做事的,抓她干什么? ”那个范队长说:“这个保姆不一般,必须一起带走。”他们还要把年仅8岁的毛岸英也带走,杨开慧气愤地骂道:“要抓就抓我,为什么抓我的孩子?你们要抓我的孩子,我就不走。”范队长说:“你不走?拖也要将你们拖到长沙。”
邻近的农民群众赶来了,看到凶残的反动派抓走他们敬重的霞姑,无不义愤填膺。
淡淡的晨雾中,乡亲们手推两辆独轮土车在乡村的小路上走着,车上放着竹篓,杨开慧抱着孩子坐在前一辆车的竹篓中,孙嫂坐在后一辆车上。
40多个手拿武器的敌人跟在两辆独轮土车前后。
杨开慧和孙嫂被关进长沙警备司令部的监狱,当天便过堂接受审讯。
敌人问:“毛泽东在哪里,你们的地下党在哪里?你在东乡一带煽动农民都干了些什么? ”无论怎么问,杨开慧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知道。皮鞭、竹鞭一齐向杨开慧身上疯狂地抽打。杨开慧的回答还是三个字:不知道。
敌人换了一种刑具,用一根碗口般粗的木杠压在她腿部膝弯中,几个男人踩在木杠两头用力往下压。杨开慧昏过去了,敌人朝她身上泼冷水。孙嫂在一旁痛苦地喊着:“要打打我,她身子弱,不禁打。”
反动派说:“你禁打是吧?那就打你。”
他们当着杨开慧的面开始折磨孙嫂。皮鞭、竹鞭雨点一般落下,抽打得孙嫂满身是血。打累了,一样踩杠子。
孙嫂受刑的时候,杨开慧在一旁喊:“不要打她,她只是我家的保姆。我和毛泽东做的事与她没有关系。”
反动派对孙嫂说:“你呀,只不过是个保姆,何必跟着受罪。只要你说出哪些人经常到他家,他们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相貌,毛泽东写来的信是在什么地方取,你说了我们就放你。”
孙嫂学着杨开慧的样子,无论问什么,她也回答三个字:不知道。
天天提审,天天受刑,杨开慧和孙嫂被敌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但是,她们始终没有屈服。
反动派对杨开慧说:只要你登报声明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马上可以放你回去。否则,你只有死路一条。杨开慧说:要杀就杀,我不会听你们的。
杨开慧对前来探监的同志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后来,在拆除杨开慧长沙板仓旧居时发现了她藏在夹墙中的诗文,发黄的纸页上是她那娟秀的字迹,字字句句倾诉着对毛泽东的真情挚爱,倾诉着她对3个孩子的拳拳眷恋。
“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啊,真是舍不得他们……”
字字珠玑、情真意切,感动得无数后人泪如雨下。
1930年11月14日,荷枪实弹的军警将杨开慧的双手反绑着押出了牢房。
平常总是她和孙嫂一块被押去受审,这次只带她一个走,杨开慧和孙嫂都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了。孙嫂大声地喊着:“不要带走她,要杀就杀我,让她回去带孩子! ”
这时候的杨开慧异常平静,她对孙嫂说:“孙嫂,我走了,请你把孩子带回去。等他长大了,你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孙嫂用身体堵住牢门,不让他们带走杨开慧。这个全身都是伤的弱女子怎么挡得住那些如狼似虎的军警?杨开慧被带走了。
8岁的岸英看见妈妈被带走,哭着扑上去。那些军警居然朝着孩子一阵拳打脚踢。
19年后,已经成为革命战士的毛岸英在给外婆的信中写过:“我当时还小,见母亲被押赴刑场时,就不顾一切狂奔过去,想扑到妈妈的怀里。可恨被几个守卫的狗强盗抓住。我不依,拼命挣扎,他们就打我,把我打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在长沙识字岭,年仅29岁。
杨开慧牺牲了,孙嫂和毛岸英继续被关押在监狱里。一个月后,经过党组织和亲友的多方营救,全身是伤的保姆孙嫂和岸英终于被释出狱。
回到家,孙嫂和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抱头大哭。家还在,人已亡,物是人非,3个孩子失去母亲,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孩子们被送到上海,寄养在地下党办的大同幼稚园。由于叛徒出卖,大同幼稚园被解散,孩子们于是流落街头。捡破烂、做报童、推黄包车,吃尽了苦,受尽了屈辱。
孙嫂回到了老家宁乡。人们问孙嫂:“这4年里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 ”孙嫂摇摇头,什么也不说。她不想说,一说心里就痛,说了别人也不一定明白。她的心里时时响着杨开慧在监狱中对她说过的话,革命一定会成功,这一天不会很久。
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孙嫂在宁乡听说毛泽东的队伍打回来了,立即赶到长沙。她对接待他的人说:“我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保姆,我要见毛主席,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向他报告。”
毛泽东和孙嫂的第二次见面,是在1957年的6月。长沙板仓一别,已经30年了。故人相见。毛泽东感慨万端,说起往事,愈发激起他对亡妻杨开慧的绵绵怀念。毛泽东对孙嫂说:“你和开慧同甘共苦,我今天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开慧。你以后就是我家里人了。”
解放后,孙嫂一家住进了长沙城,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
1982年孙嫂病逝。临终前,她对女儿孙燕说:我要走了,去看开慧和毛泽东了……
(本博后记:己发出的有关杨开慧的博文,有些情节有差异,须比较分析订正和考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2drjy.html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