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自相矛盾的文字垃圾——《杂文报》刘巽达《程序正义和权力边界》读后感

火烧 2011-07-3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本文围绕《程序正义和权力边界》一文展开,批评其鼓吹西方民主,质疑程序正义与权力边界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西方民主并非如文所述,以利比亚战争为例,揭示其背后的复杂性与争议。

自相矛盾的文字垃圾  

——《杂文报》刘巽达《程序正义和权力边界》读后感  

杨景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盛典刚过26天,2011年7月26日的《杂文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就发表了刘巽达的奇文《程序正义和权力边界》。该文以“一则著名的‘故事’”开头,说“法国总统萨科齐‘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久前,他颁布了一个总统令:强制要求所有高中生必须阅读二战时期法国反纳粹小英雄居伊·莫凯的事迹。那绝对是出于‘好心好意’,然而此‘建议’一旦变成了‘命令’,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人们并不接受他的好意,甚至遭到了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迫使他不得不收回了‘总统令’。”为何?  

据该文说,“这则‘故事’折射出西方社会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命题:程序正义和权力边界。‘好意’是一方面,‘程序’是另一方面,假如因为‘好意’而无‘程序’,那么今天可能‘善意’地跨过了程序,明天就有可能‘恶意’地跨过程序。一旦‘程序’变得可有可无,保证公正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今天,总统在未经国会投票形成决议的前题下,就擅自动用权力,以命令的形式强制学生阅读;那明天,他是否可以如法炮制,然后做出更加惊人的决定,诸如用兵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总统的权力边界如同政府的权力边界一样,它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当总统跨越其权力边界,便是在践踏正义的程序性。这对西方社会而言,这是触犯了不可容忍的底线,是全体国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于是乎,该文接着说:“领导人和政府的权力边界在哪里?‘为了民众’和‘多管闲事’甚至‘极权主义’的边界在哪里?不防参考自由主义思想家穆勒曾划定的一个边界:伤害原则。一个人的道德完善和身体健康与政府无关,只有一个人的行为构成对他人的伤害,才应该受到法律的规范。高中生是否必须阅读‘穆凯的故事’,不归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管,管多了,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对于西方的主流社会而言,民主社会的前题是:不能以动机的好坏认定对错,而应以民主与法制的准绳确定正确与否。这或许就是‘法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一个总统令’(颁布不到十天)对我们的启示。”  

大段引用《杂文报》原文,是为避免断章取义之嫌。不难看出,该文无非是极力标榜和鼓吹西方社会如何民主,西方总统如何听命于“民众”,并把它作为“对我们的启示”。  

然而,西方果真那么“民主”吗?“程序”对“权力边界”就那么重要吗?就说正在进行的利比亚战争吧,《海南特区报》2011年6月30日以《美议长咬定奥巴马违法·轰炸利比亚未获国会授权》为题,披露了美国“民主”的真相,也揭了《杂文报》《程序正义和权力边界》一文的短儿。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周海波撰文《美国总统和国会的战争权之争》指出,“由于美国宪法的简约性和摸糊性,宪法没能对总统和国会的权力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国会和总统在对宪法所赋予各自权力的理解上难免存在一定的分歧。”再说了,那些国会议员们真能代表普通民众的意见吗?吵吵闹闹的、用金钱支持的直选总统就真能体现民意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小布什连任两届总统,为什么到头来捞了个美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总统?看来,所谓西方“民主”只不过是不同于东方民主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各国有各国的文化习俗,用不着羡慕不已。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我国也曾走过西方民主的路,结果闹了个军阀混战,就是明证。  

关于所谓的“伤害原则”,该文自相矛盾,说什么“一个人的道德完善和身体健康与政府无关,只有一个人的行为构成对他人的伤害,才应该受到法律的规范。”请问,“道德完善”怎样“构成对他人的伤害”呢?既“构成对他人的伤害”者就一定不是“道德完善”者,这还用得着玩弄这种弯弯绕的文字游戏而制造自相矛盾的文字垃圾吗?  

法律,在阶级社会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该文所说“构成对他人的伤害”“才应该受到法律的规范”,这种对法律的抽象解说也是没有意义的。萨科齐和几个西方列强对利比亚的狂轰滥炸大大地伤害了利比亚的平民百性,用哪家的法律去“规范”他们了?而该文作者所推崇的法国“民主”,正是这一暴行的制造者。这也是对“伤害他人”的一种“规范”吧?只不过是站在萨科齐立场上说的!                    2011,7,3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