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说“我们网民有力量”?
对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0年底)等数据,我们发现:网民4.57亿,与全国总人口13.7亿相比,约占1/3。其中,上网发帖、回帖的,占网民数的31.7%,占全国总人口的10.6%。也就是说,约一成中国人经常在网上发声,他们构成“网络舆论”的民意基础,在他们之外,还存在高达九成的网上“无声”的中国人。
这组数据在经常上网的以“网民”自居的人们看来,难免会有些失落,过惯了网络上板砖横飞或者一呼百应的生活之后,猛然间发现,现实中的自己竟然成了不折不扣“一小撮”仍然,辛辛苦苦的工作,苦巴巴的讨生活;网络上有百般不合理现象,揭露贪污腐败,网友爆料,无数网民跟进,媒体口诛笔伐,回到现实,当事人仍然安然无恙;诸多自我感觉良好的“网络红人”在收获数以千万计的点击之后,享受网民们自发的围观之后,突然有一天发现,走在大街上还是没有人认识,想想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场景。
网络是花花一个世界,千姿百态,无所不包。有人玩游戏偷瓜偷菜,有人做买卖发家致富,有人卖弄风骚炒作成名,有人吟诵风花雪月卿卿我我,有人耍心机招摇撞骗骗财骗色;还有一些人混迹于各大论坛,充当意见领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无比鄙视倪萍大姐申纪兰奶奶似的“共和国脊梁”,以投反对票为荣,以给政府唱赞歌为耻,能让人真正感到“我们网民有力量”的就是这一群人。
在我看来,网民们引以为豪的所谓力量,其实并不那么强劲。诸多的网络事件中,网民们真正能发挥作用和影响力并推动事情解决的毕竟是少数。即使强悍、辛辣如韩寒大大,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介书生,很多事情他本人并无能为力。
想起了一个标题“即使满屏幕都是令你不爽的文字,可是仍然有广大的潜水党在支持你”,“潜水党”就是那些只浏览不发言的人们,这些人甚至占网民的大多数,大多数永远是在沉默着的。可是不要小视了他们,他们才是主体。他们也不是老是沉默,影响了他们的切身利益,观点刺激到了他们的底线,也会跟你拼个你死我活。这也正是网络的特点——反对的声音永远比支持的声音大。
行文至此,你还会觉得,这占中国总人口十分之一的经常发帖和回帖的网民是一小撮吗?
“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继续往前走”,这是绝大数网民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作为普通人既不能拔刀相助,也不能仗义疏财,未免显得过于唯唯诺诺和畏首畏尾。可是网民不是救世主,见义勇为需要付出的代价,不是每个网民都能承受得起。归根结底,网民们不上网的时候,也就是普通人一个,回归自己现实当中的角色,摆摊的忍受城管,钉子户要和拆迁大队斗智斗勇,大学生们想着怎么就业,各忙各的。
幸好有了网络,网民们每个人的真实身份和社会地位被最大的模糊化,最起码网民在表达赞同或者反对的那一刻,大家是完全平等的。凭借着常识和事实,老大爷就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凭借者观点和焦点傻小子也能充当引领舆论的意见领袖,惩恶扬善。或许,打抱不平也不再是一句空话。
人们突然发现,态度和常识武装起来的网民真的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