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奇文共欣赏》

火烧 2011-07-2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言论,指出其崇美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相悖,引发对新闻报道自由化的讨论,揭示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立场差异。

《奇文共欣赏》

7月11日《经济观察报》刊登了张修智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刘少奇遭到一桩无妄之诬》。文章的起因,是作者最近翻出“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一篇题为《彻底清算刘少奇要新华社改“民办”的黑指示》的文章。作者称该文是“无妄之诬”,接着作者摘载了刘少奇1956年5月6日对新华社的一段讲话原文:“你们要认真地讨论一下:新华社做国家通信社好,还是当老百姓好。我看不做国家通信社,当老百姓好,新华社干部不作为国家干部,不受行政级别限制,记者的薪水也可以比毛主席的薪水高。新华社的评论、新华社记者的评论,不是代表国家发言。新华社也不要学习塔斯社那样代表政府辟谣。新华社如果当了老百姓,不搞国家通信社,国务院可以成立新闻处,发公报、新闻、声明、辟谣由它来做。”刘少奇还认为:“周恩来总理骂了美国,有的美国资产阶级报纸就刊登出来。为什么资产阶级报纸敢于把我们骂他们的东西登在报纸上,而我们的报纸却不敢发表人家骂我们的东西呢?这是我们的弱点,不是我们的优点。我们的新闻报道,为什么不反映真实情况呢?我们应该让人民知道世界真实情况,让人民知道今天世界上有几派人,有骂我们的人。”“现在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只有一面:骂美国的,说我们好的。这种片面性的报道,会造成假象,培养主观主义。”

作者张修智先生对刘少奇的上述观点给了“奇特”的评论:一曰“大胆”,而曰“有趣”,三曰“仍有意义”。对于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三个“奇特”的评语,他没有展开说,不好妄加猜测,但作者对刘少奇的观点持赞同的态度是毫无疑义的,不然作者也不会时过半个多世纪之后还旧话重提。

我对刘少奇的东西知道的极少,除看过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之外,对他的著作和言论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对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和怨死还抱有同情心。看了他上述观点之后,觉得刘少奇的立场、观点确实有问题。首先,他的观点同毛泽东思想肯定是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1950年抗美援朝时,毛泽东就号召中国人民要破除“亲美、崇美、恐美”的观念,“要一边倒,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而刘少奇到1956年脑子里还充满着“崇美贬苏”的思想,说什么“周恩来总理骂了美国,有的美国资产阶级报纸就刊登出来。为什么资产阶级报纸敢于把我们骂他们的东西登在报纸上,而我们的报纸却不敢发表人家骂我们的东西呢?这是我们的弱点,不是我们的优点。”“新华社不要学习塔斯社那样代表政府辟谣。”刘少奇的崇美思想,“自由化”太露骨了。

其次,刘少奇著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书,按说是党性最强的人,而他的讲话却不讲党性,没有立场。人们都知道,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人们看进步书籍,收听新华社的广播是违法行为,让国民党的“军统”抓住了是要坐牢杀头的。美国号称是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的国家,而在“麦卡锡主义”时代,美国共产党属于非法组织,宣传共产主义的书刊属于禁品。这就告诉人们。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是有阶级性的,不可能有超阶级的东西。新华社是共产党的喉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喉舌,这是它的阶级属性。它的根本任务,则是要起到教育人民、团结人民和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作用。而刘少奇的观点则主张新华社成为一个超阶级、超国家的东西。这就难怪张修智先生对刘少奇的观点用了“大胆”“有趣”这两个词。

三、作者为什么在时过半个多世纪之后还旧话重提这件事儿呢?这就是作者强调的“仍有意义”的真正用意。刘少奇半个世纪前就指示“要认真地讨论”的问题,也不知道新华社的同志当时买了他的账没有?估计没有人把刘少奇的指示当一回事,不然邓小平主政之后为什么还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现在的党中央为什么总是强调“媒体的主流导向”?于是我们这位“老先生”实在是急不可待了,只好举起共产党内搞“自由化”的老祖宗的大旗,再一次向共产党叫板。以上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只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