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很多译文的解释都是在讲老子在推行愚民政策。反复阅读数遍后我觉得不然,老子似乎在讲如何走向共产主义。以下是我的理解,请各位多多指点。
首先,无为讲的是自然之道,在自然界,万物都是同源而出,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的就是重新回到无为的状态。《道德经》第二章讲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的结果便是产生了贵贱之分,也就是产生了阶级,这也是世间存在争端的原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那个心和志指的是人性里的私心,功利之心。“使民无知、无欲”,不是在说让人变得无知,而是无知何为贵贱。如果做到了这步不就是就消灭了阶级,那么天下就会真正的太平。
我回想了毛主席治理国家的方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主席发动的民主大革命压制了官僚主义等不就是不尚贤吗?实行集体经济不正是贵难得之货?打击一切黄赌毒,不就是不见可欲吗?虚其心,弱其志这句话的结果不正是“为人民服务”?而实其腹,强其骨不正是提高人民体质?民主大革命(俗称文革)时期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大翻身,不再是贱民了,消灭了长期存在的等级观念,这不正是“无知、无欲”的体现?其结果就是如今作威作福的官员不敢胡作非为,也就是智者不敢为也(姑且称精英为智者)。而改革开放那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正是“尚贤”?推行市场经济,不正是贵难得之货?当今各种欲望横流,导致了众多人的良心的丧失正是第三句的体现。实行前面三句达到的结果就是共产主义和谐社会,而违背了这三句便导致两级分化导致战乱不到,是一切罪恶之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何其伟大的思想。毛主席不愧是真正的圣人,小平同志也是名副其实的智者,然而智者是不能带领大众走向共和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多处论述这个结论。有人说世界的希望在中国的东方是很对的。毛泽东思想集齐了全世界人民的智慧,当然包括了老子的思想(个人坚持认为),只有走向共产主义世界才有希望,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才能走向共产主义,世界的希望就是毛泽东思想真正被世界人民真正理解。(我猜测文革失败的原因可能就是中国真正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人不多吧,由于才疏学浅和太晚出生没有经过那段历史(89年出生),以上观点可信度很低,请大家多加指点)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