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老子《道德经》三、胸怀天下

火烧 2009-09-29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本文深入解析《道德经》中关于胸怀天下、圣人之道及治国理念的核心思想,涵盖宠辱若惊、圣人之器、政善治等内容,强调以德治国、无为而治的智慧,适用于对老子哲学与治国理念的深度理解。

6.胸怀天下(与善仁):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道德经》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去天下。

老子思想:怎么让国家和人民合为一体呢?人之所以有大的祸患,是因为我们有生命的存在,如果没有生命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将天下万物看成和自己一样尊贵,才值得天下人拥护;象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天下万物,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宠和辱都是损害身体的行为,所以面对宠爱与侮辱,就要像害了大病一样对待。

7.圣人之器(言善信):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老子思想:什么是“爱以身为天下呢”:知道强健的重要,保护天下弱小的人使他们变得强健,就能成为天下人的父母。因此要想成为天下人的父母,就少不了这种品德,拥有了这种品德,人民就会变得像婴儿一样温顺。知道正直的重要性,保证人民不被欺骗,就能成为天下人的榜样。因此要想成为天下人的榜样,这样的品德就不能有一点虚假成分,最后就不需要法律法规来约束人民了。知道荣誉的重要性,保护人民不被侮辱,这样就能成为天下人的归宿。因此要想成为天下人的归宿,这些品德必须充足,这样人民就会变得朴实无华。这种品质一旦在人民之间开花结果,就是管理人民的工具,聪明的帝王使用它就能成为王中之王,就能使功名永远流传下去。

8.圣人之道(政善治):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道德经》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思想:天下人那么多,如何去爱他们:值得相信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听着顺耳的话不值得相信。善良的人不说人事非,说人事非的人不善良。有能力的人不讲大话,讲大话的人没有本事。聪明的帝王不会搜刮民财,为人民做的越多,给予人民的帮助越多,自己就越富有。天道是帮助万物成长而不伤害万物。英明的帝王之道就是帮助人民而不抢夺人民的利益。

9.治国之道(政善治):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道德经》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思想:天下事那么多,如何去解决:如果每天都坚持学习,那学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每天坚持去帮助人民,那需要帮助的人民就会越来越少,到了最后没有人民再需要你帮助了,也就没什么事可做了。所以说无为就是为了人民做一切事情。征服天下必须保证天下太平,如果天下不太平,那就说明还不能号令天下。

10.圣人之智(事善能):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道德经》原文: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思想:天下大事,总有些是难以解决的吧?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遇到困难是因为只喜欢做简单的事情,而成就大事业却是因为能够从细微处做起。只做容易的事情就会有许多困难的事情等着你。因此聪明的帝王总是选择最困难的事情先做,以至于最后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11.关心人民(动善时):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道德经》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思想:而天下最难解决的事情就是人民没有饭吃、不服从管理、不珍惜生命。而人民没有饭吃、不服从管理、不珍惜生命都是国家政策不当引起的,所以必须要及时修正这些错误的政策。因此只有使人民不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的帝王,他的功名才会超越他的身份地位,成为人民爱戴的帝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