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二、以德服人
三、老子(道德经)的思想
1.道的精神: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思想:世界上最完美的事物就是水。水的完美之处在于它帮助万物成长却不和万物争抢,而甘心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下之处,这种精神,差不多就和道一样:摆正自己的位置,思想深不可测,以博爱的心去帮助人民,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做到,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解决好各种各样的事情,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变革。就象水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抢一样,就不会有灾难。
2.以德服人(居善地):老子《道德经》第十章
《道德经》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思想:什么样的位置是正确的呢?就是让国家和人民合为一体,永不分开。因此必须要集中全力创造温和的环境,使人民变得像婴儿一样温顺。因此必须去除主观思想,使人民没有一点意见。因此必须爱护国家人民,为人民做所有的事情。因此必须保证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让人民感到快乐。因此必须保证就算明白所有道理,仍象什么都不懂一样倾听人民的意见。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拥有一切的,所以要靠自己的能力去领导人民,而不是依靠身份地位。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会使用这种权力去奴役人民,这就是至高无上的品德,这就是帝王的位置。
3.超越先帝(心善渊):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
《道德经》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老子思想: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呢,首先请看过去那些杰出的帝王是怎么做的吧。过去那些成功的帝王,无不深奥通达,象隐藏在极深的黑暗之中让人无法识破。因为深不可识,所以只能勉强形容他们的特征:行动小心翼翼就象在冰上行走一样慎重,警戒严密的就象邻居随时都会来加害自己一样警惕,规规矩矩的就象在别人家里作客一样小心谨慎,清除问题象将冰融化掉一样彻底,生活勤勉就象未加工过的木头一样朴实无华,胸怀宽广就象海纳百川一样包容一切。
4.端正态度(心善渊):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道德经》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思想:其次,为了实现目标应该有牺牲和忍受委屈的精神,为了能快速的达到目标要学会迂回前进的精神,为了得到更多的知识而学会虚心的精神,拥有丢掉破旧的观念才能产生新观念的精神,帝王拥有的财富越少人民就越爱护,反过来人民就会迷惑不解。所以英明的帝王在任何情况下,始终都以保护天下人民的利益为原则。
不自我封闭才能看得更远,不自以为是才能学到更多,不自相残杀才能建立功名,不倚老卖老才能坐的更稳。就因为不争这些风头,天下也就没有人能和你争了。
5.战胜诱惑(心善渊):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道德经》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思想:最后,还要战胜诱惑。只知道吃喝玩乐,怎么看得见人民生活的状况、听得到人民的声音、体会到人民的感受?这样和瞎子、聋子、傻子有何区别呢?骑马打猎的生活让人心变得狂野,这样和野兽又有什么区别?收集所有的奇珍异宝,怎么不让人民防备?所以聪明的帝王只追求生存的基本需要,不会受感官刺激所诱惑而迷失人的本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