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如果县委书记都像你们这么干,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今后吃什么?

火烧 2010-11-1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9
文章围绕县委书记拆迁言论展开,质疑其发展方式是否可持续,指出拆迁可能仅为谋利,而非真正发展。强调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并批评当前政绩考核中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

网上报料,某县委书记说到拆迁,理直气壮,“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人民网引《新京报》,链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3192106.html)”  

该县委书记的这番讲话是面向一位知识分子讲的,所以只涉及到了知识分子吃什么的重大社会问题,但依笔者揣测,书记的思维与眼界应当不会这么狭隘,他应该除了考虑到知识分子吃什么的重大社会问题之外,也考虑到了广大公务员吃什么、广大人民群众吃什么,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吃什么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把“吃什么”作为的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是非优劣的最基本标准,高度体现了县委书记政治嗅觉的敏锐性,同时也体现了县委书记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培训之后认识水平方面质的提高。对该县委书记敢想、敢说、敢干的作风,笔者深表敬佩。  

然而,对于该县委书记解决“吃什么”问题的措施,笔者却有些非议。首先,拆迁的目的未必就是发展,可能仅仅是“卖”。综合世界与历史,以“卖”广大多病书记都像你们这么干,我们这些的方式谋求发展,通常是不可持续的。当然也有例外,如知识产权,只要不是独占性转让,就可以重复地卖,这种发展可以持续,再如卖淫,基本上也是可以持续的。但卖房子、卖地、卖产品,这些就不可持续。因为一旦交易成功,标的就成了人家的,人家可以卖,你自己却不能再卖人家的东西,否则可能涉及无权处分的法律问题,导致交易无效或被撤销,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就算目的是为了发展,也未必必须卖地,未必必须拆迁。就是在中国经济最红火的时候,各城市也不缺少倒闭的企业,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的工厂随处可见。利用这些已经废弃的土地,基本上也可以解决新增企业的用地要求,唯一缺点是钱不会进到政府的口袋里。以此分析,拆迁之所以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热捧,无非是为了搞钱。搞到了钱,广大的“某某”就都解决了吃什么的问题,就有了大高楼、大广场、宽阔的马路、耀眼的路灯,就有了政绩,就有了形象,就“发展”了。这种所谓的“发展”实质,说白了,就是“‘发展’不‘发展’,就看你胆子够不够大;胆子够不够大,就看你脸皮够不够厚”。但是,历史证明,靠卖搞钱不是发展,反而是败家。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大约讲的就是老子置下家业,儿子吃喝嫖赌卖光的事儿,这似乎不宜称作“发展”,因为此种方式是绝对不可持续的。如果评选“政绩”或“帅哥”的话,儿子肯定胜过老子,因为儿子什么都舍得卖,所以衣着肯定要比老子光鲜。事实证明,现在我们就没有多少地可以卖了,有的地方就已经把几年前刚卖过的地重新征回来再卖一次了,这玩艺因不能称为“发展”或“创新”吧?不过笔者也明白,对于脸皮厚的人来说,说什么都不会令人意外。  

所以,我想反问一句,如果县委书记都像你们这么干,或曰这么卖,那么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今后吃什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