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航母”梦,今日终醒来
从央视新闻中惊喜地看到,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27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尽管耿雁生强调说,中国研究航母发展问题,是为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能力。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会因为发展航母而改变,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也没有发生转变。尽管耿雁生指出,披露航母相关信息的时机与当前南海局势无关。但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依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直白地说,就是活动的军用飞机场。按担负的任务区分,可分为攻击航母、反潜航母、护航航母和多用途航母;按舰载机种类区分,可分为固定翼飞机航母和直升机航母;按吨位区分,可分为大型航母、中型航母和小型航母;按动力区分,可分为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
正因为活动机场的灵活性,所以凭借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就可以在远离国土的地方,不依赖当地的机场起落飞机,遂行作战任务。当然,笨大的航空母舰一般不单独活动,它总是与其他舰只一起组成航空母舰编队,又称航空母舰战斗群。整个航母编队可以在航空母舰的整体控制下,对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和攻击。因其编队可同时使用多兵种、多舰种、多机种,能开辟独立的海战场,真正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战斗,实现中远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环顾联合国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唯独中国没有航母。而且,这四个拥有航母的国家,无一不在竭力保持和加强自己的“航母大国”地位。
事实上,拥有航母曾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在上报国民政府的呈文中,便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这离当时英国人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竞技神”号航母,仅约10年。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其特有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以便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1973年10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外宾时也感慨地说:“我们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首任海军司令员的萧劲光大将曾撰文指出,中国海军需要航空母舰:一个船队在远海活动,没有航空母舰就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远海作战的胜利和保证。曾担任过海军司令员的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也一直心系航母,先后多次强调:“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的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就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尽管国人的“航母梦”由来已久,但限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工实力的匮乏,平日的运行维护更是一笔天文数字开支,所以航母梦始终成为国人的“未了情”;“中国航母”四个字依然萦绕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挥之不去、日益高涨的时代强音!现在,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到了梦醒时——这艘原名为“瓦良格”号的废旧航母平台在完成改造后,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一艘试验和训练舰。有了它,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出世或许就在明日!
任何世界大国要想跻身世界强国之列,都离不开航母的建设与运用。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安全,尤其是南海诸岛的安全,更是离不开航母。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拥有航母,海军将逐步建立起初步信息化、完善机械化的力量体系,固定翼舰载机的建设与运用将填补海军建设的重大缺项。这将是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提高海军完成使命任务的能力。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