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金融·高尔夫·剩余价值·为人民服务。。。。。。——重温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新得 马望野

火烧 2011-07-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反思中国多个城市争相建设金融中心的现象,强调金融发展应服务于人民,而非盲目扩张。结合恩格斯讲话精神,呼吁关注民生与公平,避免重复历史错误。

金融·高尔夫·剩余价值·为人民服务。。。。。。  

——重温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新得  

马望野  

==========================================  

[A] 金融  

金融,对我说来,还是知识的盲区,要是测试水平,肯定离零分不远。虽然每个月都要上银行几趟,因为劳动所得都按时被发放到银行的帐户里,水电费、通话费。。。。。。等等要在那儿交纳,如果要上街买日常用品和食物饮料,也得先到银行取点款。对金融的主要机构之一的银行,仿佛还真是有一点离不开的样子。但是,论起关系,并不密切。我不办信用卡,因为怕取款机给多给少出了问题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我不买股票,因为我不知道哪家实业的生产成品会产生利润而不亏损。让我把投资的选择交给基金机构,因为我不相信他们会比我高明;据说,去年所有的基金,竟有60%赚不到钱,稍微有所进帐都给管理人员支付了高额的劳务费,让我白养活他们?不如让我那辛苦的劳动所得的节余,留在银行的帐户里,至少还有点利息收入,尽管利率远远低于物价的涨幅。何况,鄙人一生的收入也不多,储蓄额当然就有限。我家儿女的教育,当时是由国家包下来了,无须自家掏腰包。现在的住房,如果按商品房价格购买,我也支付不起,不买也罢,交点房租还负担得起。在下的全部储蓄,目前只能弥补我家医疗保险超支部分的缺额,不让国家再为难操心。所以,即使金融万能,又于我何有哉?  

那么,为什么我却要唠叨这么一通废话?因为有位朋友告诉,昆明目前的建设定位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并拟用20年的时间建成泛亚金融中心。一查资料,到此,我国内地至少有30多个城市提出规划建设金融中心。其中,上海、北京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昆明、南宁和乌鲁木齐分别要建“泛亚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中亚区域金融中心”,其余20多个城市,雄心勃勃提出要建“金融中心”。(据《人民日报》2011/07/20)当然,即使我再无知,也不会完全否定金融在经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不是还有虚拟经济这么一块领域吗?但是,前述此事,不仅愚鲁似我等的“金融盲”不解:中国是否需要如此之多的“金融中心”;连饱学之专家也指出:“金融的发展如果超前于经济,就会对经济造成一种阻碍。”“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中心自然会形成。如果在实体经济没有充分成熟的情况下,拔苗助长是拔不出来的。”显然,这种大干快上、一哄而起的“大跃进”,不能不使人怀疑:目前即使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无论如何在中国也不能同时存在30多个啊!就算是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中国的老百姓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真的有这种必需吗?如果我们忘记了遍地小高炉大炼钢铁的惨痛教训,那么也不能忽视前一阵子全国刮起的建设国际性大城市之风出现的那个怪胎流产的后遗症吧?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有人提出要建设“国际大都市”,省、地各不量力也就罢了;有的市、县,甚至还戴着贫困帽的,也不甘落后。结果,尽管高楼大厦多了,马路宽了桥高了,外文招牌到处挂满了,夜晚到来也流光溢彩了;GDP上去了,房地产价格高了,政绩上媒体了,官员也发达了,可是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跟不上去,城市生活(更不要说乡村农民的生存态势了)依然故我,老百姓只好跟着受罪了:工交车拥挤,上下班死堵,一遇大雨,水漫金山;谋生困难,住房拥挤,医疗缺乏,医院像个集市,教育失落,学校弥漫官气。。。。。。处处紧张,人人开骂。原来主事者浮想联翩,满打满算,先卖地,后卖房,卖出钱来再改善生活。可是谁有钱买呀?卖出钱来又装到谁人口袋里呀?这些人不是低能便是白痴,要不就是偏执狂,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常识都不懂,更不要说他们是想着人民幸福还是想着自己富强了啊!  

   

[B] 高尔夫  

由此,我不得不想起高尔基他哥——高尔夫正在我们这里的幸遇了。经查,全国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建设的高尔夫球场约有10个。可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在营业的有400多家,还有的正在建设中,“黑户”球场大约占到97%以上。据行家研究,国内18洞球场的投投资成本平均为1·53亿元,一家高尔夫球场一般需要购买1200亩左右的土地,加上场地建设费、会馆建设费、球场维护费等等约需要3亿元。而球场维持一年的固定费用在800万元至1000万元左右,加上税费支出,每年需要球场接待35000人次打球,每人次消费750元以上。要维持这样的营业水平,对全国大多数高尔夫球场而言,都是极为困难的:七成高尔夫球场的经营状况处于亏损。可是为什么还有人兴致不减反而顶风犯忌逆水行舟?因为不少的开发商们,修建高尔夫球场的目的不止于球场,而在于提升相关楼盘的地产项目的价值与档次,这些高尔夫球场多半以房地产的配套项目进行建设。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多数高尔夫球场配套的房地产均系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而能够承接项目的企业又多为势力雄厚的、有多项投资的大企业。说白了,官商勾结,要靠这一招“铲钱”。是的,老实说,这的确不能不是“铲钱”的一招好手法。可是,如果大胆撇开而不去计较高尔夫球场雨后春笋般到处冒头,对侵占农田、挤窄河道,等等劣行,如何不良于国计民生;有些重要的问题,还是需要提到做面上来的。那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什么要“铲钱”,又应该如何去“铲钱”呢?  

   

[C] 剩余价值  

要是说起钱来,这个话头,让咱回到在30多年前,提出改革开放之初,那时有过一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话: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钱连饭都吃不上,当然不行。  

不去“铲钱”,那就太蠢了。但是生财有道,祖宗有话在先。来钱的路数很多,偷,抢,霸,占,坑,蒙,拐,骗。。。。。。咱能干吗?说到底,劳动创造一切。尽管有人吹的天花乱坠,钱还是并不能下崽不能生钱。换句话说,依然得从创造剩余价值着手。生产不出剩余价值,人胖不了,国家富不起来,人类社会发展不下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两大发现之一。值得我们一切想搞明白财富到底从哪里来的人,尤其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好好地去学一学,以免误入歧途。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分为购买物质生产资料的部分和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前者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改变物质生产资料的形态,其本身的价值并不增加。而后者即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则可以生产出一个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所以,马克思称前者为不变资本,后者为可变资本。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之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了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马克思称之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毛泽东主席说,“造反有理。”说的就是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那理,就在于取回自己应有的劳动果实,不应该让资产阶级霸占。用老话来说,就是“剥夺剥夺者”。那么,按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全部的劳动果实就应该由全社会的劳动者分享。如果我们希望分享得多一点,那么就要生产更多的劳动果实,也就是让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一个更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在这个亘古不变的铁的客观规律面前,构成社会财富内容的,是劳动果实,亦即剩余价值。我们要发家,我们要强国,我们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那无可替代的力量。玩别的都是虚的,都是花架子。也许,加强和加快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还有其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措施,例如,利用新技术,发展高科技,等等,但是那主要的途径还是发展实体经济,设法努力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设法让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一个更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而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老百姓物质、精神等等各个方面,首先是自身生存的需要。而不是远离人民切身利益的什么“金融中心”与“高尔夫球场”的需要。要知道,我们现在有的山区的小学生连午饭都吃不上,还有成千上万的贫困人口每天的生活费用低于联合国所划定的最低标准:1·5美元啊!而令我心有不安、夜难成寐的,更有那些在前30年为祖国经济建设打基础付出半生,而后又不得不卖断工龄下岗待业为后30年经济发展支付成本,我们的那些年近半百、尚有余热却力不从心、技不如人的工人阶级兄弟姐妹,而今的日子如何?有没有一个能够吃上饭睡好觉的去处和晚年?  

   

[D] 为人民服务  

说到吃饭、睡觉等等问题,这里也想提醒一下大家,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说到的,马克思的另一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恩格斯简单明了地说:“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很可惜,我们诸多的主事者,想的更多的不是吃、喝、住、穿等等人们首先必须设法和解决的事情,而是什么“区域性”的中心,“国际性”的城市,GDP,政绩,官声,乌纱。。。。。。诸如此类的名堂和玩意儿,用心努力给自己脸上涂脂抹粉、加油上色,让自己的口袋先鼓起来,让自己的权力先大起来。尽管,虚拟经济也并非一无可取;但是,人必须脚踏实地,先实打实生产、生活。要富要强,要江山永固,得从实干开始,从为人民服务开始。万丈高楼从地起嘛!在这方面,咱们的毛泽东主席早就一再叮咛、嘱咐大家:“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 “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圣哉斯言!不料,这些言简意赅、语重心长的话,不知为何竟被当成了耳边风,置诸脑后。唯物史观,唯物辨证法,那是无产阶级的哲学,那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方法,那是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啊!管的是我们大厦电门的总开关;不是摸一个脑袋就算一个,随便就能摸得出来的石头。过河要有桥和船,有飞机更好。什么是桥和船以至飞机?“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还是回到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的轨道上来吧!  

(2011/07/30)  

   

附注——  

*见《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  

**和***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和*****见《论联合政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