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社会主义改造VS经济体制改革

火烧 2011-07-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对比分析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体制改革,涵盖农业、手工业领域,探讨集体化与私有化改革的背景、原因及影响,突出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联。

社会主义改造VS经济体制改革  

清风庶人  

   

本人首先申明五点:其一,“VS”乃是拉丁文versus简写,在此义为相对照和相对立,即彼此否定,互为反对,文中并不作他解;其二,“社会主义改造”系指蒋匪帮被打倒以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公有制改造;其三,“经济体制改革”系指“四人帮”被打倒以后,在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国私有化改革;其四,二者都导致了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科学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从科学社会主义进入特色社会主义。其五,本文仅叙历史事实,不发任何个人议论,如若着实憋不住,也仅只一句而已,务请网管网警网特们手下留情。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VS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农村的个体单干制改变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过程。理由之一,小农经济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势必出现两极分化。理由之二,单干经济生产规模狭小,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现代化。1952年,毛泽东以河北省遵化县西四十里铺23户贫农办“穷棒子社”为典型,掀起农业合作化热潮,实现了全国农业公有制。在“土地改革”消灭地主经济以后,继而消灭了富农经济等社会分配不公阶层。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农村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改变成为个体单干制的过程。理由之一,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大锅饭,阻碍产生先富后富。理由之二,社队经济束缚生产力,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现代化。1978年,邓小平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大队18人签名搞“分田到户”为典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恢复了全国农业私有化。在“土地流转”产生地主经济以前,先行培植了富农经济等社会分配不公阶层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和集体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VS 集体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手工业个体所有制逐步改变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的过程。理由之一,个体手工业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落后。理由之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生产必然要产生两极分化,因而必须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手段是通过组织手工业供销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使全国个体手工业全面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企业。  

集体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社会主义集体企业改变成为个体私有制经济的过程。理由之一,政府指令性计划管得太死,使企业丧失了积极性,阻碍了经济发展。理由之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使职工丧失了积极性,阻碍产生先富后富。手段是通过明晰产权、到股份合作公司、到买断工龄私营,使全国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企业全面成为资本主义个人所有制企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VS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过程。蒋匪帮被打倒以后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是由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个部分组成的。解放后党对官僚资本采取了没收的政策,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报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分解为国家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过程。“四人帮”被打倒以后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统领下的完整的国营经济统一体。改革后党对一百多家大型国营企业采取了保留的政策,把它进行股份制改革,作为国家资本。对其他所有国营企业采取脱钩、开放和改制的政策,创造了自负盈亏、改组兼并、股份合资、破产倒闭、承包租赁、出售私有等一系列民营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转移。  

社会主义改造VS经济体制改革,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那些认为中国共产党“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说法何其糊涂。其糊涂在于他当真相信了胡悠,把两种路线、两条道路、两个“领导核心”、两个“理论成果”的对立,完全混为一谈,看成了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丧失了清醒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这就是本人着实憋不住,仅仅要说的一句话而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