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大户型征税又是新一轮的掠夺

火烧 2006-12-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大户型征税政策引发广泛讨论,部分市民认为应增加税收,也有观点担忧其对房价的影响。专家意见分歧,部分认为有助于调控,部分则认为操之过急,影响长期房产信心。

大户型征税又是新一轮的掠夺

何必

  宏观调控好像与税成了孪生兄弟,建设部负责人声称,可能对大户型住房收税。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购房者的格外关注:

  建设部正联合财政部门研究住房税费的收取

  有可能对户型面积偏大的住房收取一定的税费

  鼓励老百姓购买小套型、功能良好的住宅。

  经历了众多交易税费的市民对这一即将出台的新税种说法不一。市民:“大房子是有钱人嘛,给国家多做贡献也是应该的。”“自己住不应该征税,而且征税本身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反而刺激房价上涨。”“有的人他的大户型可能利用率很高,可能住进去7、8个人,一刀切的话这里头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也难怪,在普通市民的眼里,这两年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越来越多,已高达10%左右,但这房价却是越来越高,板子最终还是落在普通购房者身上,说不准这针对富人的税又让中低收入者来买单。有专家认为,大户型征收持有税,实际上就是国六条宏观调控政策中,90平米以下住房占70%的促进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制度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比如说每年的税率是5%,三年不卖的话就要增加15%的成本,这种情况下,非常企业就不生产这种住房了,即使生产的话也是很少了。”但也有专家认为,虽然不动产征税是趋势,但在目前的国情来说,大户型征税有点操之过急。北京大学外国学术中心副主任夏业良:“从长远来看,90平米是不能满足全面需求的,所以说我们的政策如果注重短期效应,比如说3到5年之内把房价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短期之内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它可能伤害人们长期具有稳定私有财产的信心和预期。”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房产持有环节的税收,由于物权法尚未出台,短期内对大户型征税的可能性不大。(2006年12月20日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

  最近,我收到博客中国专栏副主编的邮件,命我参加将于12月30日召开的研讨会,主题是“中国房价改革与国民经济问题”。我不知道明年1月1日就要改版、每天直播时间从现在的30分钟延长到50分钟的《首都经济报道》是否能够允许我在这个研讨会召开的那个周末正常休息,因而到现在也没有回复;不过,倒是可以针对如此事由写点子什么,提交给这位副主编,也算是提前交差。

  这样的消息,在当今宏观调控当中政策像不要钱的垃圾废纸一般层出不穷之际,并不会让人很惊讶。媒体对于这类政策思路的关注和讨论也不会改变公共政策的走向,只不过是在劫掠当中的一丝隔靴搔痒而已。媒体上相关评论或者分析倒是不少,比如“对大户型征税是向百姓伤口撒盐”、“住房保有环节征税的实质公平(按照建筑面积征税可避免实质性不公、短期内会刺激大户型住房的价格、还需要通过增加土地供给加快商品房建设速度)”、“专家认为对逾200平米住房征持有税更合理”、“向大户型住房征税等于鼓励与父母分居”……

  显而易见的是,此轮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当中,别出心裁的举措就是类似就业领域里的4050那般的所谓的9070,就是90平米的住房要占到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现在,建设部干脆要出台政策,通过税收工具来压迫超过90平米的住房消费,对住房面积偏大的消费者征收不动产保有税。

  可是,如果真是到了三代甚至四世同堂,这种对稳定作为中国社会最核心的组织形式的家庭有着举世公认作用的方式,却遭遇到了如此政策的抵制和遏止,所谓孝敬老人赡养父母,在如此制度设计下就成为不可能;同时,这也极大地妨碍了兄弟姐妹其乐融融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通道,强迫住房消费者必须分散居住,不能购买能够装进更多人的大户型,使得家族和谐共存成为泡影。

  这一轮宏观调控实施已经颇有时日了,但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什么呢?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市的房价依旧已两位数的速度上升,央视对此也无可奈何地评论到,任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一个劲出台,北京的房价根本不为所动,继续保持着上涨的态势。

  现在,除了随着陈良宇去职之后房价有所下降的上海之外,全国其他城市的住房价格都保持着上升的势头。

  虽然,按照夏业良等一系列人的说法,其中有着真实有效需求的成分,并将继续维持价格攀升的态势,不过,最近的情况也表明,除了真实需求之外,还有其他的成分在起作用。

  最新的资料显示,最高委府出台旨在抑制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领域炒作的政策,基本上没有起到作用。这种政策继续着中国特色的以强凌弱的传统,更多地屏蔽了外国人中作为个人的住房消费者在中国的购房意愿,却对国际大型房地产投资者毫发无损。四季度,进入中国的外国房地产投资企业的数量不减反增,并且采取包括独资、合资、购并等日益多样化的方式,绕过政策壁垒,大举进入中国内地。

  同时,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也给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价格的攀升。伴随着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资本加快进入中国,并且进到了价格飞速上涨的房地产领域,谋求在房地产和汇率两个领域的双重套现赢利。

  与此对应的是,国际经济的走软。5月17日《华盛顿观察》报道,马里兰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彼得•莫里奇表示,“目前美国油价的持续上升是永久性的,它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结束房地产业生意兴隆的现状,打击美国的零售业,从而整体上减缓美国经济发展的脚步。更重要的是,高油价对于美国消费者的打击将是长期的,这种趋势很可能会持续一两年时间。”6月28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披露,近期美联储第17次加息的预期已经达到沸点,同时也揭开了美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的序幕。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消费支出的加速下滑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27日高盛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美联储提高基准利率和美国经济减缓集中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美国房价的下降或者维持不变,限制了美国居民利用房价上涨来抵押房屋进行融资的能力,导致美国消费信用的减少;同时美国新建房屋数量也会下降,围绕房屋建造的相关经济活动随之减少,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压制了美国的消费需求。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到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25%,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最大的双边贸易盈余。因此美国消费支出的下降必然给中国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出品的减少并不会改变中美贸易形成顺差的情况。因为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是当经济不景气时就会“勒紧裤腰带”,所以出口减少的同时进口也会相应减少。因此两者所形成顺差并不会很大,也就不会给人民币汇率造成影响。出口的减少通过影响国内消费和投资,对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将我国出口总额与内需相关的进口需求两个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非常紧密的正相关性:内需相关的进口需求总是一定程度上的复制出口总额的变动趋势。

  G7会议声明呼吁中国及亚洲多个开发中国家应允许货币升值以及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增强了人们对全球经济转好的信心,但美国经济学家罗奇认为,虽然如此,美元仍不会逃脱下跌命运,未来两年内跌幅可能达到10%~15%。而美元汇价走贬,使得房地产市场投资趋缓,再加上亚洲内需渐强,将可望使全球贸易失衡状况与投资热潮不平衡情形获得改善。

  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今年中期在新加坡所预言的美国房地产价格将会下跌,没到年底就兑现了,并引发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低迷周期。由此,更加剧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压力。刚刚离去的美国财长鲍尔森所率领的豪华阵容,对于坊间所认为的贸易失衡、汇率问题和知识产权三大顽症并没有更多涉及,却将目光盯在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发展模式上,让一向对主权异常敏感的中国人好不难受。

  国际上对于现在中国房地产的热浪滚滚,比之于广场协议之前的日本,纷纷猜测,如果中国按照目前的开放态势彻底放开资本账户,并且在国际压力下将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进入一个长期的经济萎靡不振的陷阱。近来,日本人惊恐地发现,随着产业大规模外移,日本的中产阶级正在迅速分化,产生着严重的贫富差距,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除了一部分步入富裕阶层外,大部分人沦为贫民。

  尽管作为西欧国家中最为专制的法国人发出了中产阶级要在公共政策当中产生更大影响、发挥更大作用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从全世界的情况看,中产阶级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而当中国人津津乐道于自己的中产阶级正在形成规模之际,人们却发现,委府凭借着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力量,起到着狙击手的作用,弹无虚发地消灭着一个又一个刚刚自以为是的中产阶级分子们,把他们从小资、波波之类的族群当中高位套牢,让其坚定不移地沦为房奴(当然,还有新三座大山里的其他)。

  到现在人们发现,所谓的宏观调控,演变为对国民的又一次铁面无私的掠夺。委府出台的所有针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措施,并没有提高任何社会福利,却极大地提升了交易成本,而且,这种交易成本的增加值最终还是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负担。用税收来制约住房需求,阻止了大多数国民的住房消费,将其置于望房兴叹的窘境;而税负的增加,对房地产价格的刚性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房地产涨价的帮凶乃至急先锋。

  作为全世界税负痛苦指数高举第二的国家,中国当今的税可谓是水涨船高,以至于人们完全改变了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的印象。而税负的增加并没有使国民福利水平得到任何提升,反而却成全着委府权力扩充而责任免除的趋势。

  由于国际上流行的CPI中不包含房价和股价,因此当今中国的物价指数变化中也没有发疯似的房地产和股市价格的变化,给宏观经济当中有关通货膨胀的计量带来了尽人皆知的皇帝新装。

  勿庸置疑的是,国际上不动产保有税是个普遍现象,中国开征如此税种也大势所趋,可我们的情况与国际大不相同的是,中国的税负原本已经高到了抑制社会生活的地步。同时,如果与国际接轨,那么无论是经济学理论上,还是各国的实践当中,在消费低迷之际,都会采取减税的措施,以提振消费。可中国的情况却是,无论是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之时,还是在紧缩型政策当口,扩大税收却是一成不变的法则,成为举世罕见的苛捐杂税目不暇接的伟大国度。

  人们还记得,易宪容、谢国忠在2004年就发出过警惕房地产领域里的泡沫的呼喊,但却被房地产疯涨所淹没。最近,许小年又出来声音,明年起中国的房地产将持续有五年的熊市,而谢国忠则警告2008年后拐点势必呈现。

  央行对此也如履薄冰,试图再度提高还贷比例、缩短还贷周期,保持金融稳定,将房地产消费贷款的风险转嫁给消费者,继续包赚不赔的生意。

  即使委府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的目的全然不是降低房价,只不过是抑制过快上涨的势头,但既然是泡沫,就会有破碎的时候。届时,被拖入泥潭的中国的金融,会把整个社会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