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30年前对毛泽东的歌颂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火烧 2011-07-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讲述30年前毛泽东深入浙江农村和农科所考察,体现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强调调查研究对决策的重要性,展现其亲民与务实精神。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最近报道了一篇资料。  

    

1953年底至1954年初,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期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因此,浙江省委领导多次向毛泽东汇报了关于浙江试办农业合作社的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新登县。  

   

 1954年1月14日 清晨,工作了一个通宵的毛泽东,带领随行人员驱车前往新登。车到距离新登县城约5公里的松溪乡松溪桥东时停下。毛泽东等人沿公路向新登县城方向走去。大约步行了3华里左右,看见了一个自然村,毛泽东便大步进了村,并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来到了王关林家。  

   

这个村庄叫王家水碓村。1953年初,村民自愿组成了新庄农业生产合作社,新庄农业社的社部就设在王关林家。毛泽东亲切地询问了王关林的姓名、年龄、家庭出身和生活情况,又询问了该村的村名、户数、田亩数及村民成分构成,村里有没有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毛泽东又详细了解耕牛、大型家具的折价情况,归还时间及从何处支出;土地如何评产入股,如何参加分配以及如何记工算帐等问题。最后,还问到了合作的农业生产、水稻亩产等情况。  

   

 1958年1月5日 ,毛泽东到浙江省农科所考察改进后的双轮双铧犁在南方的土地上是否适用。这时毛泽东已经60多岁,他非常认真、专心致志地使着犁。毛泽东犁地很内行,那扶犁赶牛的架式,俨然一副老把势的样子,犁过的土既不深也不浅,耕出来的田沟很起直。40多米长的田块,没多久就到了田头。浙江省农科所之行,更坚定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国开展技术革命的信心。  

   

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全党是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建国后为了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他身体力行搞调查研究工作。他的“考察工作”不是走马观花式的,不是为了给记者写报道用的,也不是为了摆显而前呼后拥。他的“考察”是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决策。曾看到过一个材料说毛泽东外出,身边工作人员为了怕群众认出而相拥喊“毛主席万岁”,而“强迫”毛泽东带上口罩,为此毛泽东很苦恼。为了接近下层百姓,他会临时作出决定走出中南海,走到人民中间去。在听取上层领导的汇报时,他是不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他喜欢一问一答,毛泽东一般问得很具体,要求回答也要具体。如果具体问题回答得不清楚,他就会说:“领导干部一定要熟悉情况,多搞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尤其是一把手,每年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到基层去搞调查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取得主动权。”  

   

 为了组建农村合作社,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毛泽东来到了浙江,来到了新登县,来到了王家水碓村,来到了王关林家。他关心下层百姓的衣食住行,对群众问寒问暖问生活,他熟练地犁着地,他亲切地与群众拉家常,没有那一点地位的差别,没有那一点领袖的架式!我们看到过一张曾广为传播的毛泽东在夏日头带草帽站在麦田里的照片,他是和人民心连心的!在他被称为人民的救星的日子里、在他最受崇拜的日子里,他没有脱离群众,他不是与上层的领导们在一起的,而是紧紧地与下层的百姓分不开!所以当时的百姓们说:毛主席来到了咱农庄,毛主席是咱社里人!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创作出了:一、《毛主席是咱社里人》  

千山那个万水呀,连着天安门,毛主席是咱社里人。春耕夏锄全想到,防旱排涝挂在心,八字宪法亲手订,丰产的道路细指引。

  

千山那个万水呀,连着天安门,毛主席是咱社里人。关心社员衣食住,问寒问暖问生活,毛主席就象红太阳,照在身上暖在心。  

   

千山那个万水呀,连着天安门,毛主席是咱社里人。领导咱们来办社,人人干劲儿添十分,大办农业齐发奋,人民公社万年春。

二、《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呀,好像那春雷响四方。毛主席关心咱,又问吃来又问穿,家里地里全问遍呀,还问咱农校办没办。主席的话儿象钟响,说得咱心里亮堂堂。主席对咱微微笑呀,劳动的热情高万丈。  

   

这二首歌曲听起来很亲近,很感人,很贴切。只有毛泽东才能做到了这一点!只有毛泽东才能享受到了这个荣耀!我们现在不能因为做不到毛泽东这样的功绩,不能因为达不到毛泽东这样的智慧,不能因为学不到毛泽东这么受人爱戴,而作出下下策,去排斥毛泽东、去非议毛泽东、去否定毛泽东!  

   

   



2011。07。2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