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到底要以什么取胜?
中国经济到底要以什么取胜?
田忠国
今天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西方学者谈毛泽东时代经济成就的,另一篇是国资委主 任李荣融 先生谈“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大而不强固然是一个企业的致命弱点,提升产品品质争取扩展市场的方向也没有错,但问题是扩展谁的市场呢?在那篇文章中虽然 李 先生语蔫不详,但让人分明感到 李 先生的目标是国外市场。当然,盯住国外市场也没有错,因为,扩大国外市场,如果以拓展中国人民生存空间为目标确实是一条正确的企业发展道路,但如果相反,不是以拓展中国人民生存空间为目标,而是以压缩中国人民的生存空间为目标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李 先生对中国经济的思考中,也即以什么取胜的问题,引出我同样的思考,中国经济以什么取胜?从历史事实角度说,毛泽东时代是发展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同步互动体系为目标,虽然当时用于发展,也就是扩大整个工、农业体系的投入较多,但其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培育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就是为了提升全国人民共同均衡的消费能力。为了更好的增育这个市场,他一方面做了充分的人口准备,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全国人民的需求做好了生产能力的准备。因为,如果一个国家有消费需求但没有生产能力、消费能力,经济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但如果具备了生产能力,不具备消费能力,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向其它国家倾销,经济同样也发展不起来。所以,当一个国家国内失去消费能力而向其他国家倾销时,其它国家就会极力压低价格,使你失去正常的发展能力。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才有了这样一句振憾天地的发问,如果不保护农业,我们生产的东西卖给谁呢?
现在到了中国人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因为,中国人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等问题的重压下,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消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出口退税,争取国外市场或者说叫保住国外市场。事实上,无论有人说得怎么好听,出口退税的本质就是拿中国民众的钱提升别国民众的消费能力。
这是中国经济取胜的法宝吗?
我个人认为不是,因为,中国和发达国家不同,企业即有发展高端产品的责任,更有培育或者说提升消费能力的责任。企业的生存或者说经济发展能力,一要靠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共同管理能力和生产能力;二要靠消费能力,也就是市场;三要靠信誉,也即由企业文化形成的价值秩序。
在此我们不得不谈一个主流精英认为与经济无关的问题---社会主义----也就是主流精英咒骂的大锅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锅饭,没有大锅饭就没有社会主义。但什么是大锅饭呢(主流精英不说,我揭出这个大锅饭的底)?所谓大锅饭,就是大家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走共同富裕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拼命流血几十年,为什么要建立令他们的后人,也就是现在的主流精英仇恨的大锅饭呢?因为,他们根据中国历史,发现中国走资本主义,占有率膨胀,使大多数失去消费能力,企业无法存活,只能靠殖民经济企业才能生存。导致经济一是无法快速发展;二是劳动大众分享不到自己的创造成果。因此形成阶级冲突,国内失去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我个人认为,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选择社会主义,也就是大锅饭的根本原因,建立一个中国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
为了避免有人拆除中国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毛主席又带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机制,也就是文革。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好的事,主流精英为什么痛恨这个中国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文革呢?原因很简单,大锅饭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为中国快速发展带来了保障,全国人民受益了。但文革捆住了主流精英掠夺的手脚,大锅饭又阻碍了主流精英发财的美梦。二十多年前,官场一句流行语道出了个中秘密:当官不发财,一生都白玩。有人批评我说,我把复杂的问题弄简单了,其实,把复杂的问题弄简单,才能直透本质,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是为了搅混水摸鱼。所以古人在“易经”中云:“易为三易,简易、变易、不易。”“易经”是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为什么要使它“简易、变易、不易”呢?古人又云:“简则易从、易从则易能。”毛主席通晓“易经”,而且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经济原理,把整个复杂的社会简化为阶级斗争。用“易经”的观点说,阶级斗争就是一阴一阳的斗争,因为人类世界有一阴一阳的斗争,所以才会生生不息。而一阴一阳的斗争呢?周流万世而不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阳盛则食阴、阴盛则食阳,光有阴或者光有阳,这个世界就寂灭了。
由以上所述可知,文革是主席晚年的杰作,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阶级斗争机制,让人民大众在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基础上自己保障自己的利益,避免官僚精英和知识精英掠夺人民大众。
所以,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没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机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经济的良好发展。
有的左翼朋友很幼稚,看不到阶级斗争渗透到社会肌体。其实,阶级斗争只是有时体现在思想文化上(前三十年),有时,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胜利了,形成了阶级,阶级斗争就体现在非暴力或暴力抗争上(后三十年)。因为幼稚,所以跟着右翼否定毛主席晚年最光辉灿烂的思想。当然,建国六十年历史,不论是前三十年的艰辛探索,还是后三十年的不断(自我)拆台,都是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艰辛探索,只是有时探索得对了、有时探索得错了,有时走向了愿望的反面,如此而已。但是,人们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文化阶级斗争的胜负,直接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而经济制度的更替,又直接决定政治制度的更替。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一再说中国应尽快从政治上改制的根本原因。
他们为什么高喊政治上改制?因为,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和政治上的社会主义,两者是尖锐对立冲突的,这是一。其二,不从政治上改制,那些由经济改制掠夺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的人,天天都无法睡好觉,生怕政治制度对他们清算。其三,政治上一改制,社会政治成了掠夺者的民主制度,掠夺者就拥有了制度保障。
因此,全国人民一定要坚决拥护党中央,坚决不从政治上改制。
为政者应该清醒的看到,政治改制论者其实做好了几手准备,一是改制成功,掠夺得财富有了制度保障,并从制度为其继续掠夺创造条件。二是因政治改制社会动乱,掠夺者向全国人民大开杀戒。三是如果大开杀戒再控制不住,掠夺者就会全部外逃,国家分裂。
唠叨了半天,其实,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话,中国经济取胜的唯一法宝是社会主义制度,因为,只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大众才能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激活全国人民的创造潜力,才能有效提升人民大众的消费能力、扩大市场运转能力。也就是说,消费能力决定市场运转能力,市场运转能力决定企业生存能力,因为前者是基础,没有前者企业就失去了生存能力。而人民大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基础一是公有制,二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机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保障,二者相为里表、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2009-9-9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