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跳出历史周期律,慎重对待农村土地问题

火烧 2011-08-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农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指出土地是农民生存保障,解决三农问题需重视土地权益,避免因强行征地引发社会不稳定,提出以农业为本,推动农民现代化发展。

        学习中国大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而又沉重的现象。那就是,自盗跖、陈胜吴广以来,直到太平天国运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贯穿着农民起义这个主线,不断的改朝换代,各个朝代却始终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直到新中国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建立,缓和了基于土地而产生的矛盾;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后,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权益。农民不失去土地,在免去农业税的情况下,生存得到保障,甚至可以奔小康。如果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文化科技知识普及到位,还有可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农村的精神面貌会得到根本改观。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以农民失去土地权益为代价获得的,包括失去宅基地使用权和耕地承包权。农村、农业、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是中国大历史发展的主线,即使在工业化、信息化的今天仍然是这样。农村发展的好,可以实现农居的现代化,村庄变成现代化的社区,可以形成公共服务体系、商业金融设施、交通网络一体化;农业发展得好,可以实现青山绿水的环保发展宏图;农民发展得好,可以成为具有知识化、产业化的现代文明生产者。农民依托土地实现富足安康的生活,是以农业为国本,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根本途径。一部分农民变市民,应当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农民有了自然而然的进城需求时的产物。靠强行征用农民土地,在他们没有城市化生存本领和足够生活保证的情况下,只能造成朝不保夕的社会人群大量增加。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因为稍微具有中国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样的状况在中国会发生什么。降低对社会对自然对资源无限索取,过度开发的欲望,不瞒上欺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通人和,是无数执政失败的历史教训证明了的避祸纳福的不二法门。

        农民失去土地后,就没有了生存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不是金钱能解决的问题,农民长期缺乏职业教育训练和知识水平储备,除了种地还能干什么?土地是最重要的财产,是农民最可靠的依托。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涉及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局。兔子急了也咬人。治标更要治本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