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房地产想到的一些问题
中国的房地产确实是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和大多数人收入过底的现实问题与房价过高形成的矛盾。对于富人阶层来讲,除了北上广以外大多数房子的价格不算高,甚至还希望其上涨想从中取利;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价格已经非常之高!特别是城市里打工一族和改革开放世代交替一族,他们城里无房农村无地,收入又底,如果有一定的诱因他们甚至可能会成为了一个火山口。
所以中国长远发展来讲这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的价格过高是不太好的,通俗讲就是泡沫,但这个泡沫政府又不想让他一下子爆了,因为那会影响稳定,政府希望房价稳定,然后人民收入稳步提高,也就是泡沫慢慢自然而然的消掉。
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已经走入了误区,这个贫富差距不是短时间能消掉的,甚至部分官员的表述中甚到还看了维持这种差距的思想,这让底收入人群里有点关心时局的人们非常失望,甚至是愤怒,愤怒不仅仅是如此,更多的是会将他们的言论等视于现政府的言论,进而认为现政府是对建国理念的背叛,在这种思想下以前的的极左思想造成的错误往往都会得到原谅和同情,这就是为什么当下左倾思想流行的原因,甚至极左也能得到大众支持的原因。
言归正转,我认为解决当前的问题首要是解决贫富差问题,也即公平问题,而贫富差的问题最核心的就在于两个房地产和私企员工收入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问题存在就有他的原因,要一下子回归到改革开放前“大公无私”确实也是有困难,很多问题盘根错节,一发而动全身,大多百姓并不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而要想大多人民都“大公无私”也确实困难,所以有些问题必须得慢慢来,得有个过程,但是,作为政府,特别是这种非民选的政府,要想代表人民就得有更多的主动性,要主动的了解人民,要主动的深入人民,要主动的解决人民难处,不要因为问题复杂就是举步不前,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右派们鼓吹的民选政府,也许大不了各退一步,政府官员在必须是党员的情况由民选,也是双选制,即“政府官员由党和人民共同选举产生”,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甚至再进一步,入党也要入党所在地的60%普通人民通过,也许这些硬指标能解决一些问题。
一、房产稳定价格的建议
l 有条件的放开公司为职工的集资建房,让企业主动解决部分福利房。
l 提高银行贷款条件和难度,提高开发商的资质、信用、质量等条件。
l 规范政府卖地收入去向,落实专款专用,防止政府与地产成共同体。
l 对于农村失地大学生和农民工、城市无房户等特殊群体有切实补助。
l 企业交公积金标准要与房价挂钩,不能太低,提高公积金的利用率。
l 包括房价的物价水平与当地收入水平之比要成为评价官员重要标准。
我们作为工薪层,也没必要恨天恨地,虽然我有时候非常的容易愤怒,但冷静之后还是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应该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正如以前一个开发商说过,以前是计划经济,在职员工流动性小,住房流动就更小,而现在是自由选择职业,职工流动性比较大,所以住房也就配套的商品化,流通化了,虽然这样的解释与现实的矛盾之处较多,但我还是暂且相信这样的解释吧!毕竟如果你在当地分了房子,如果你不想在当地工作自由择业后又去分房子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商品化之后好像很多问题就简单化了,你卖了之后再买就得了,但在这买卖之间就有了利润,而且是很大的利润,这就注定了房子这个非常重要的民生商品会成为一个重要买卖行当。理论上的可行但对于弱式群体的住房问题如果也完全推给商品化则可能成为非常大的社会问题。
另一个原因,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东西是由上到下的计划,这确实有些限制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的创新能力(当然我还是认为计划有一定好处,但如果能放开一些东西让人们自主计划可能效果更好,所以市场经济还是有其优势和好处),所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许多年了人们还住着条件较差的房子,而住房商品化之后高楼一下子林立了,这不能不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些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结果,当然这些人很是凭了关系的,而且为了提高他们积极性给他们的放的条件确实很多是放得太开,以至于政府的公平性受到严重质疑,而且这些先富的人往往又反过来严重影响政府,所以政府现在的信用很是打折扣。这种不公平在先期可能表现出非常之有效的高效性,但当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不公我想也会成为一种严重阻碍效率的障碍。
总之,想起了前些天又提起的蛋糕问题,这个其实质也是一个类似的问题,如果高层站在先建蛋糕的思维之上,恐怕这房子还得继续建下去,因为他们想的是先不管分配均不均,先让他们努力的建,建多了,建完了之后,大不了泡沫破嘛,这时候不就大家有房子分了吗?大家不都有房子住了吗?呵呵,不仅仅我等小民啊,开发商们你们也要防到这种先建后分的蛋糕模式啊!小心笑官打死人哦!其实一个相对公平、稳定的环境,对于平民有利对于你们先富的人何尝不是也有利,不要为了眼前的芝麻掉了长远的西瓜,你毕竟还是有后代,有亲朋的,就算你移民海外能将他们全移了吗?
为了创造这样的环境,所以我对房地产行业提个人的建议解释一下,当然我这只是抛砖引玉:
1. 有条件的放开公司为职工的集资建房,让企业主动解决部分福利房。
公司应该可以集资修建家属区,这个家属区的房子产业属于个人,但买卖应该受到限制,限制的目的主要是限制其价格为银行利率和买卖对象主要为公司员工或附近居民,如果这个公司破产倒闭,则买卖对象限制于新接手的单位,当然如果是政府接手当然就可以转为普通商品房买卖。
比如,公司修了房子,首先新房的价格必须低于政府保障住房价格的多少比例,新房只能卖给员工,员工购买新房后10年内如果要卖,只能卖给公司员工,当然如果员工不在此工作且愿意卖房,公司应该当以不低于原价或当前市场价的价格收回。购房20年后可以在公司员工、员工家属、附近居民之间买卖。但无论10年还是20年,其买卖差价的利润不得超过原价格存银行之利润收入。
没有炒房的利润空间,又解决了员工住房问题,同时员工流动也比较方便。
2. 提高银行贷款条件和难度,提高开发商的资质、信用、质量等条件。
商品按理讲,都应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然有些可以预定,但预定也只能占一定的比例,只能是少部分的钱,所以期房销售的只能是预定的形式,不能收全款。而且,开发商的期房还没有修完,他是怎么向银行贷到了钱来修房子的?这个我确实有很大的疑问??!!难道银行只凭他买到了地就敢给他贷款?万一他拿了钱就跑了呢?甚至把地卖了再跑呢?这里头有多少猫腻,我这个小人之心都不敢想象!
如果没修完的房子贷不了款,而预定的钱又只是少数,那开发商我想现金应该是紧张的,而却钱或钱刚够的开发商则不敢大势的屯房炒作的,一定会求回款的,所以买房者可能还是有一定资格与开发商较劲的。而有钱、有资质和有能力的开发商,要在利润上与小开发商拉开差距也只能在品质上下功夫,当然还是应该防止他们可以选择顶死小开发商和垄断的形式,但谈何容易。
3. 规范政府卖地收入去向,落实专款专用,防止政府与地产成共同体。
政府卖的钱到底干什么去了?这在我们中国真是个特色现象,不仅地,其他也是,比如水价上涨,他们的理由水不够用或为了节约、环保之类的托词,我且信你,但你上涨之后的的钱你用于环保,用于节约,用于改善条件了吗?结果大多成了自来水公司员福利了,我普通百姓节约出来的水原来不是为了地球是为了你几爷子,那我还节约干嘛?
所以,政府卖的钱到底干什么去了?这个我必须得关心,是不应该必须得用于保障性住房,城市建设,交通环境建设…,每个钱是不是应该透明?
其实,公共性开资,难道不是所有的都应该对公共透明吗?而且不推脱说我公布了,你们自己没去查,我建议政府最好主动一点,到了年底或月底什么的将钱的大体流向主动的去上个报纸,让市民看看。
类似的经济荒唐事情,还有比如宽带包月,流量是指你可能达到的最高流量!也就是说你可能花3M的流量的钱与花1M流量钱的用户可能是类似的效果!
4. 对于农村失地大学生和农民工、城市无房户等特殊群体有切实补助。
农村很多80后的大学生,界于福利分房子和住房商品化前后这段时间上的大学,他们不知就里就将自己的土地还给了国家,在城市户口辉煌的余晖下兴奋的加入了城市户口,结果进了城才发现情况完全不一样,什么分配和保障都没了,一切都得自己重头再来,甚至很多80后的大学生还发现自己与黑户口无异,那个城市集体户口其实与漂白了黑户有什么区别?你买房子时说你不算真正的当地城市户口,不能购买限价房子,但你又确实不是农村户口,即不是农村户口又不算真正的城市户口,两边的福利都没有,请问这算不算黑户口?但很搞笑,这群黑户口往往是中国的大学生!!!
针对类似的情况,一些在农村失地了的,在城里又买不起房子的,….这些政府难道不应该进行一点补助吗?哪怕人家已经高价购买了住房你们就不能彰显一点点人性关怀吗?其实有的已经买了房,但我对政府的这种麻木行为感到悲哀呀!也许你们现给他象征性的一点补助也能让人感觉到温暖!而对于那些确实买不起的“新黑户”新,政府难道不应该重点而切实的补助一下吗???毕竟人家虽然读了大学,但读大学往往在农村都扎锅卖铁出来的,已经不是国家免费教育出来的,而中国的教育是个什么样我这里就不提了,那会扯更远。
5. 企业交公积金标准要与房价挂钩,不能太低,提高公积金的利用率。
国有企业还好,有很多福利,工资的上涨往往也带有行政指令行的,通常国家让上涨大多都会上涨,而私企业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工资底,什么保险和公积金也底,等等这些政府应该是知道的吧!而现大大力宣传让私企和小企业解决就业问题,但就业后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说不定很多人还愿意吃政府的救济和社会的捐助,甚至当乞丐可能还收入高一些,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悲哀!
所以,我建议对企业交保险和公积金应该有一定的最低比例,其比例应该与当地的物价挂钩,比如公积金交多少能购多少平米的房子之类的形式,一个企业连员工都养不起还谈赚钱?这种情况下如果老板还赚了钱只能说老板是黑心老板,让他破产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所以,我当下一些企业,几个人合个伙什么手续也不办,员工保险也不买,就开公司,他的产品在价格上当然比以前的国企或正规公司要有竞争力,但这样的竞争有意义吗?国家不应该关掉这种不顾员和社会利益的小公司吗?所以这样做同时对正规企业也是一种保护!
6. 包括房价的物价水平与当地收入水平之比要成为评价官员重要标准。
当地官员不应该只看一个GDP,就像一个企业你不应该只看生产总值一样,就算以钱来看,也应该看利润是多少。
对于地方官员也是,就算GDP也应该是扣除了所有开支之后的利润才是GDP,像马路拉链之类的GDP不要也罢。
还有,当地平均工资与物价水平的比例!
还有,当地百姓的意见和民意,如果搞得民怨沸腾的,其他再好也没用!
二、其他的问题
l 入党选择要谨慎,党员不仅仅是多也要精!建议入党顺序改为:党员推荐、群众选举通过、党员选举通过,党员选举是保障其思想先进性,群众选举是保障其代表性,我不知道现在党内这么多富人和有产阶级,而且往往他们占据了大多数的发言权,我不知道会代表谁。
l 贴近基层了解劳动人民才有真正的代表性!建议政府效仿重庆的三进三同,将制度化,同时政府官员的选废除了首先由党提出,群众选票通过,党的提出以保障先进性,群众的参与表示代表性。
l 理论实践结合,广纳民智才有真正先进行!建议党员理论实行理论考核和群众质问式的制度,定期接受人民检查,不合格到基层学习和锻炼,合格的提升,问题严重涉及到性质问题时甚至可以开除。
l 广泛代表性与先进性才是一党专政的前提!如果一党制必须保持下去,就必须时刻保持与劳动人民的接触,保持代表性。就必须时刻保持学习型正常,不断保持先进性。
l 到底大河不满小河亏还是小河不满大河亏?到底是先做蛋糕还是先分蛋糕,争这个没意义,但是真正的富不是锅里有或者大河满,而是百姓碗里有,而是小河丰自然大河盈。
现在的荒唐事情越来越多了,党忘了祖宗的一句话,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我们在打江山的时候,证明了我党的很多理念、行动确实比其他政党好,我党也非常的得民心,但建国之后呢?如何保持这种先进性与代表性?
我们为什么一党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只有我党能坚持先进的主义和只有我党能代表占数量为大多数工农群众,而失去了这两个特性的党就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如果推动了这两个特性还坚持集权制的话与国民党时期甚至是封建的皇帝时期没多大区别!
我们选择党是因为她贴近大多数工农群众,但党必须代表人民,为什么现在感觉越来越与人民拉开了距离?
我们选择党是因为她坚持先进的思想,但正如寒韩所讲,现在明显的感觉是不断提高的人民的商与越来越无知的官员的矛盾。
不解决这两个问题,就会如毛泽东所说的,即使是共产党也会被人民抛弃!!!!!
现今,我认为,共产党成为影子政府,与工农人民打成一片,将政府当作是管家,与人民一道来监督政府,这可能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比如:
1、入党条件,必须为先“党员培养和推荐”,然后“群众初选”通过,然后“党内考核和认可”,必须三步完成之后才能入党。
2、在前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共产党领导不变。
3、政府官员必须有由党员占大多数,但那只是资格问题,官员的产生必须再次经过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4、官员选举前,必须由接受各级人大代表电视等公开答辩,最后由人大代表初选通过,通过的其三名再接受群众的直接选举,如果群众选举成功产生了官员则罢,如果选举不成功则连同进行答辩的人大代表一起作废,连答辩时的所有同级人大代表一起重新选举,先再次先人大代表,再次答辩,再次选举,因为人大代表的答辩问题都不能代表百姓关心的问题,人大代表不当也罢。即使主席也必须接受有一个人大代表答辩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必须公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