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一个百万富翁的困惑

火烧 2010-10-2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讲述一个百万富翁因房价上涨和拆迁政策带来的负担,实际生活水平下降,揭示房产增值背后的财富缩水问题,引发对房产使用价值与财富真实性的思考。

一个百万富翁的困惑  

在中国一个资产百万的人算不算富人?有谁能说明白吗?  

有这样一个群体的人,他们是被百万富翁的。  

80年代末,改开虽已经开始,但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友人在国企分到百平方米面积的住房,按当时市场价值9万元。90年代中期,房改开始。经计算须要出资3万元才能购买房屋产权。作为工薪簇,上有老下有小,并没有如此多的储蓄钱来付这笔款。无奈,亲朋好友借了2.5万购买了房屋产权。房改欠了债,好处是省了每月几元钱的房租。10年后,房地产迅速发展,房价上涨,这处房屋按市场价计算,价值100万。房主已跻身资产百万一族。令人困惑的是,10年来,房价翻了十倍,物价翻了几倍,收入却减少三成。  

由于房地产高烧,政府也眼红了。看好了这处房子的中心位置,规划将这一片拆迁。这一大片拆迁区,有的房子建了才十几年。没有超过20年的。按建筑设计寿命,还至少有50---60年。还好,这次拆迁政策可以回迁。现在预测,回迁后的房子价值可能到200万。这一拆一建,资产价值将翻一番。  

这本是值得高兴事,但房主人更加困惑了。回迁还要花几万元的装修费,每月还要拿300---400元的物业费。可能环境比以前好了。房子增值了,财富增大了。可是,房子的使用价值与当初并未有增加,居住的功能没有变化。相反,随着房子价值的节节攀升,房主人的生活水平却在不断下降,负担在不断加大。房主人的实际财产在不断被掠夺。  

我们都知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房子的使用价值就是满足人们的居住。现实告诉我们,当你只有一套住房时,也只能作为生活资料来消费。它的价值再大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把它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它的价值才能体现。百万富翁是虚拟的,是骗人的。中国有相当一批无产者,就这样被变成了有产阶级。有人可能说,这一住房,未来可以变为遗产被子孙继承。是的,可能。但那是20—30年以后的事,你知道到那时会怎么样嘛?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可是在一步步贫困化,我们的子孙可都是房奴。  

今年10月,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  

蓝皮书指出,中国力争2020年进入G20五强,205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而实现目标应采取的战略是“梯次追赶”。  

蓝皮书指出,经济总量位居全球前列、长期维持较高增速的中国,其国家竞争力已由1990年的第73位上升至2008年的第17位,而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荷兰、瑞士和法国。  

蓝皮书指出,中国近20年的经济增长并非靠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来获得,而是靠消耗资源和扩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业膨胀发展。这样的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必须立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结构竞争力。  

这是官方公开承认的,中国经济近20年增长主靠房地产。其次是卖资源。  

世界银行2007年12月发布的《贫困评估报告》初步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至2005年,中国10%贫困人口实际收入下降 2.4%。有迹象显示中国最贫困的人群正在进一步滑向贫困的深渊。  

这个结果,彻底地颠覆了发展经济学家们所谓的“水涨船高”的理论。与腐败共生的权贵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极端的贫富差距,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一个实际收入减少的庞大群体。


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穷人更加贫穷了,不是相对贫穷,而是绝对贫穷。  

1999年至2006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一番还要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全社会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多数非公职就业者的工资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社会保障体系却近乎完全消失。成千上万中国人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四座大山下,被压得喘不气过来。更有一个10%的贫困人口实际收入还在下降。


     这就是中国改开以来经济发展的真实面目。  

 

 

泡沫吹得越大,破的越惨。这是客观规律。市场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