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论禹、予合一

火烧 2008-08-02 00:00:00 中华文化 1032
文章探讨禹与予合一的历史背景,分析夏代开国君主予的功绩,结合《甘誓》与《禹誓》内容,揭示夏朝起源及夏后氏祭祀传统,强调予在夏代历史中的核心地位。

论禹、予合一  

   

夏代的史迹由于商代有意的删削,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尧舜及其族群考论》和前两篇《续考》已指出:禹在公元前4500年前后战胜了尧;《禹贡》为帝舜所作;启之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伏羲族的后羿在公元前2500~2400年之间夺得天下,建都于戎族的发祥地晋南。如果太康是因为败给了后羿而失国,戎族就不可能迅速地复国,那时后羿的政权正蒸蒸日上。也就是说,中康不可能是太康的弟弟。中康之相弑君,取而代之,也不可能是什么中康之子。康为糠之本字,既然在商人眼中,太康、中康都是粃穅之属,少康也好不到哪里去,根本没有什么少康中兴。三康乃是公元前2500年以后三个昏庸的戎族头领,代表几百年间戎族的混乱和堕落。这当然是商人删改历史造成的结果。那么,夏代的开国君主究竟是谁?  

《鲁语》说夏后氏祭黄帝、颛顼、鲧、禹和杼。杼就是《史记.夏本纪》里记载的予。予是授予的意思,因为此人建立了夏朝,对戎族来说功绩很大,戎族认为是上帝禹赐予了他统治人间的权力,于是就叫他予了。对于整个夏代,《夏本纪》只记了孔甲和桀两个人的故事,但这两人都无德。所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夏族史中,唯一能够寻出功业痕迹的人物就是予了。  

《尚书》中有一篇《甘誓》,是夏王与有扈氏大战之前的誓师辞,《夏本纪》说是启作《甘誓》,但《墨子.明鬼下》引作《禹誓》。实际上,这位夏王既不可能是启,也不可能是禹,他只能是予。《墨子》把禹和予弄混了。《墨子.兼爱下》还引了一段《禹誓》,是征有苗的誓辞。那么,予的主要事迹就是伐有扈和征有苗了。  

《禹誓》之文如下:  

 大战于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听誓于中军,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有(又)曰:“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土之欲也,予共行(奉行)天之罚也。左不共于左,右不共于右,若不共命;御非尔马之政,若不共命。是以赏于祖而僇于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