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搞新农村或移民新村切忌一刀切

火烧 2008-07-29 00:00:00 三农关注 1028
文章指出新农村建设应避免一刀切,强调因地制宜,防止因土地流转和集中安置导致农民失去生计。同时批评盲目追求政绩,忽视农民实际需求,呼吁合理规划,保障农民生活与发展。

旧文重发( 2007-10-20.07:27:04首发于强国论坛)

    所以相比而言我更喜欢从爸爸嘴里了解到的我们村里的变化,  

最近每次打电话回家,  

爸爸都很忙,  

都在忙着为村里画规划图,  

爸爸说我们要争做新农村,  

村里会修路,  

会改变现有的供水供暖方式,  

会在村四周的水渠里种上荷花,  

还有很多很多变化,  

你可以想象那是怎么样一幅美丽的图画吗?  

我们可以生活在环境更加优美,  

更加有规划的乡村里,  

那里有城里有的健身设施,  

有集中的垃圾处理,  

有统一的供水供暖,  

乡亲们不用冬天里担心取暖问题,  

不用等待每天一次的供水时间,  

而这一切的改变最可贵的是我们不用离开我们现有的家园,  

不用离开相处了几辈子延续下的乡亲。  

——以上摘自一位网友的博文,他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  

本人对新农村建设是举双手拥护和支持的,但是憧憬之余,想起近两年来下乡所见所闻,对眼下铺天盖地大搞新农村建设的某些做法产生了些许担忧:  

1、为了搞开发,一些地方将成片成片的田地、山产、水塘划归开发区,有的干脆整体出售或转让给前来投资的企业,然后把千百年来生养在那里的散居着的住户赶往一个统一划定之处,规定房子的楼高和式样,来个整齐划一,搞集约化、规模化,对外就称之谓“新农村”或“移民新村”了。虽然将山上毛竹、松树、杉木、茶棵都清点作价,田地里的青苗也赔了偿,农户一次性的拿到了上万元的钞票,可这都是眼前的,往后呢?钱花光了之后不过日子了么?农民一旦失去了世世代代、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又能去干什么呢?总不能都出外打工吧!一群无地无钱的人,岂不全成了游手好闲者,弄不好还会穷极生变呢。  

2、还有些地方的百姓,没山可靠,无水能吃,企业空白,即使有也没得啥像样的企业,全凭在一亩山分地里挖啊,耕呀,犁的;光靠田里稻子是卖不了多少钱的,是不能养家糊口的,家庭收入还得靠养点家禽牲畜,弄个小池塘养殖些水产品,在地里种些瓜,荒山坡上栽上点果树,东搞一点西抓两把,方能勉强度日。个别村不顾实际情形,不搞因地制宜,却东施效西施,盲目地实行一刀切,跟风上。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地方的百姓虽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高楼,前后左右都是人家挨着人家了,领导们的政绩也有了,干部也都升迁了。百姓们呢?惨了,穷了,傻了。他们不能够也没地方去搞养殖,因为文明卫生,环境污染也不给搞;种植也不行,因为离家太远,人们还不是那么富有,山上的竹子、木材、果子,地里的庄稼、西瓜、甘蔗、玉米等就会被人偷盗,现在已不是老毛时候,那时虽然比现在还要穷些,但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象这样搞法,百姓说是要了面子丢了里子,富了方丈穷了和尚;象这样搞法不仅走样,而且得不偿失,我想是不是也该引起有关方面和部门的警醒,研制出一套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办法来呢?  

事情是件好事,但凡事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呀!好事多磨,欲速不达,强扭的瓜不甜。我相信等到村里的经济富裕,农民口袋里的钱揣得差不多,下一代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偏远的散居的村民会走向街道、集体庄园、新农村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