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危害
现代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渐严重,随之呈现的网络语言对网络环境乃至整个文化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许多起到的作用却属于消极的。至少对汉语言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种不规范的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日常社会活动和其他正统传媒之中。
经营网络传媒系统的大多是年轻人,而网络受众群体的年龄构成估计与此呈正相关。若干代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零散的、充满漏洞的教育,缺乏民族传统文化的奠基性培养,缺乏国家与民族的传统公共意识,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公共关系道德。他们最擅长的仅仅是“愚乐”,然后就直趋金钱。接受“愚乐”的年轻人的目的则是麻醉自己,清醒后的最终目标同样是金钱。经营和支撑网络文化的群体既然处于如此文化水准,那么传播和制造出来的文化成品就不免有大量的快餐式文化垃圾。语句不通、苍白无物、逻辑混乱、轻浮儿戏、品味低下、格调粗俗、夸大其词、耸人听闻是当今网络文化的显著特征。
汉语言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化,作为世界上最纯净最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和魅力。因为它遵循的是严谨而科学的语言发展规律,造就了汉语言的持续辉煌。汉语的词库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现存的字、词、成语、谚语等基本文化元素异常丰富丰满,而每一个字、词,尤其是成语与固定格式都是经过历史的反复实践运用才留存下来的,无一不是语言文字精华的提炼和凝聚,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囊括了民族文化延续的各个领域。虽然民族语言文字是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但这种发展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某种程度上说汉语言文化储存足够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根本不需要刻意生搬硬造许多浅薄的、苍白的、莫名其妙的所谓新词新句,实际上就是文化垃圾。这些文化垃圾是对优秀的、传统的、最具适应性的汉语言的侵蚀,造成了以没文化为时尚、青年一代思维幼稚、知识结构混乱的社会风气。
实际上汉语言文化已面临着危机,国家整治网络文化,净化语言文字环境应该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