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谈谈所谓“走出毛泽东”

火烧 2009-09-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时代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分析当前中国是否已走出毛泽东时代,强调毛泽东思想在国家建设中的持续作用。

谈谈所谓“走出毛泽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国上下正在紧锣密鼓地举行各种活动以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在60年后的今天,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和影响究竟如何呢?  

记得毛主席逝世30周年时,网络上曾热烈地讨论过一个问题,即毛泽东逝世30年后的中国是否已经“走出了毛泽东”?当时,在众多的讨论文章中,有一篇题为《未远去的毛泽东》(《瞭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37期,作者舒泰峰、杨龙)的文字尤其引人注目。该文列举出每天有两万多人从全国各地甚至于从海外赶到天安门广场,怀着景仰而虔诚的心情排队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一直以来各大书店里关于毛泽东的书籍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都好卖”;多年来“毛泽东热”一直热度不减;一些从事工业和商业企业管理的人士也开始研究并成功地运用毛泽东的理论于自己的管理当中……。作者在列举这些事实后得出结论说:“虽然经历了30年时光的磨洗,在当下的中国也仍然能真切感受到毛泽东的存在。”  

该文还引用了某著名大学一位教授的话,该教授说道:“毛泽东还影响着现在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确往前走了,但很难说走出了毛泽东时代。比如现在说建立服务型政府,毛泽东在革命时代就强调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坚决反对贪官污吏,这也为现在的反腐提供了精神支柱。”在这里,该文提出了一个今天的中国到底“走出还是没有走出毛泽东”的问题。该文认为,毛泽东虽然逝世整整30年了,30年中我们也“的确往前走了”,但是,我们并没有走出毛泽东时代;不仅没有走出毛泽东,而且“当下的中国仍然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的存在”。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有现实意义,也有弄清楚的必要;并也写了点文字却没有发表。我是完全同意上述舒泰峰、杨龙 和那位 教授的观点的。在又过了几年后的今天,我又想起了这个问题,觉得它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现在,借普天同庆建国60周年之机,再来就这个问题说一说个人的粗浅看法。  

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取分析的态度,才能有恰当的认识和判断。对于“走出还是没有走出毛泽东”的问题,我认为也应该采取如此态度。只有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从总体上来说,从大的历史架构上来说,从国家的根本制度上来说,我们的确没有“走出毛泽东”。  

比如,在政治方面,毛泽东时代所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制度;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政策,公民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政策和策略,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没有“走出毛泽东”的。  

又比如,在意识形态方面,毛泽东确立的马列主义在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方面,毛泽东确立的文艺为人民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教育方面,毛泽东确立的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在执政党的建设方面,毛泽东确立的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三大作风、立党为公、“两个务必”、永远保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等等;在国防方面,毛泽东确立的野战军、地方部队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以人民战争为基本特点的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在人民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确立的一系列人民军队建设的建军路线和建军原则;在思想路线方面,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发出,实践第一、调查研究,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思想路线,等等。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是没有“走出毛泽东”的。  

在外交方面,毛泽东确立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关于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的外交方针,等等,也是没有完全“走出”的。  

毛泽东逝世后的30年,国家变化最大的是在经济方面。虽然在强力持续推行下,在经济方面进行了许多的“改革”,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私有化,经济运行的市场化,分配制度的权利和资本化,劳动中普遍和大量存在的雇佣劳动现象,等等。但是,就是在这个方面,也是没有完全“走出毛泽东”的。比如,毛泽东所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如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平等地位,等等,这些最主要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从《党章》和《宪法》的条文看,也得到了保留。就是在农村,虽然分田单干是严重的倒退,但是当局也仍然坚持土地归集体所有,强调所谓的“二元经济结构”,强调农民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不能买卖等等。这意味着农业集体化的成果还有部分的保留。可见,即使是在倒退最多最著的经济制度方面,也并没有完全“走出毛泽东”。  

在所谓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那“走出毛泽东”的部分还有个对与错的问题存在。对此,亿万人民群众是绝对没有因毛泽东的去世和时间的推移而加以忘记的。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群众对其反思和觉醒的进程时刻都在进行当中,一刻也没有停止。近年来的许多事例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有人认为某些错误的“改革”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就认为是已经成功地“走出毛泽东”了,那他就大错而特错了。  

之所以不能“走出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所确立的这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制度,都是立国之本,如同人的心肝脾肺肾之于人一样;如果这些方面真的“走出毛泽东”,就意味着党变质、国变色。这是亿万中国人民所决不能答应的。可见,在这样一些关系党和国家性质的根本点上,是绝对不能“走出毛泽东”的。如果走出了,那就是背叛,是罪过,是历史的罪人。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又是应该而且必须走出毛泽东的。正如毛泽东一再指出的那样,事物总是发展的,是不能停滞不前的;“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比如,在政治方面,我们的各项根本政治制度应该越来越深化、健全和有效;在经济方面,我们的各项经济制度应该越来越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成为保护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人民的生活应该因之而普遍地(而不只是“一部分人”)不断地得到提高。在党和国家生活的其他方面,如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的建设,应该越来越联系群众而不是越来越脱离群众;在社会道德和风气方面,应该是越来越积极向上而不是越来越腐化堕落;在意识形态方面,我们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应该学习和坚持得越来越好……。这些就是发展和创新,或者叫与时俱进。实现这些,是毛泽东的希望,是毛泽东的后继者们的任务。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即在应该“走出毛泽东”地方却没有走出毛泽东,或者虽然走出了却走了样,偏了向,像曾经的苏联那样,那都是罪过,是历史的罪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