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收入跑赢GDP,百姓腰包没鼓起

火烧 2011-08-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2011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超GDP,但物价上涨和储蓄贬值让百姓感觉钱袋子未鼓。工资增长与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收入,但高物价抵消了实际收益,部分人收入被统计增长。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29个省区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10%,而上半年全国GDP平均增速达到9.6%。已经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居民收入的增长超过GDP的增长”。  

   

  面对物价上涨的历史最高峰,居民收入增速何以跑赢了GDP呢?首先,应该是劳动力成本上涨之功。今年上半年,北京、天津、山西等18个地区相继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共有13个省份发布了2011年度工资指导线,实际上,许多企业为了留住工人,开出了比基准线更高的工资涨幅。最低工资的上涨,不仅从总体上抬升了城镇职工收入的底线,而且通过打工收入较快增长的方式,推动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其次,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主要为外出打工收入的工资性收入同比增幅达到了20.1%(而要使这个数据的统计准确恐怕最难)。此外,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0%,这与农产品生产价格上半年涨了17.1%有着紧密的关系。  

   

  只是,面对政府公布的乐观数据,很多公众却感觉自己的“钱袋子”没有真正鼓起来,部分人总是抱怨“除了工资,什么都涨”。何以至此?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最根本的还是物价的持续上涨。6月CPI是6.4%,有专家机构分析7月份估计也不会低于6%,这说明尽管收入增长很快,由于物价上涨的速度也不慢;由此,使得消费者通过收入提高所获得的那部分利益,就被这个较高的一个生活费用支出给抵消掉了。  

   

  其次,是居民在银行里的储蓄持续贬值。咱们的利率上调的太慢了,滞后的太多了,使得老百姓手上的钱存到银行也是贬值,不存也是贬值,如果利率提高到超过CPI的话,老百姓就可以把钱存到银行,通过得到利息来补偿贬值。但由于我们国家物价上涨是6%,银行储蓄的利息只有3点,这两个因素交织一起,使得尽管我们表面上收入确实在增长,工资也在调整,社保水平也在提高,但由于物价上涨,利率的问题,就使得老百姓真正得到的实惠并没有统计数字显现的那么高。  

   

  再说,各省区市半年报的数据主要来自统计部门。其方法为抽样统计,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因此不可能保证100%准确。  民众的收入有增加的、持平的和下降的。对于持平和下降的人员来说,会明显感觉自己的收入没涨,但物价却实实在在地涨了。而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很可能是由于一部分人的收入增幅较大,带动了居民收入的整体情况显示为增加的情况。也就是说,部分人收入“被增长”了。  

   

  还有,在笔者想来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实中存在的两极分化。且不说边远地区的农民,就是在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比重仍然偏大。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约有5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高收入阶层的比重呈缓慢增加趋势,仍未超过10%。所期望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并未出现。据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称,自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近年城市贫困人口比重一直维持在7%以上。  

   

  显然,居民收入的真正增长不只是数字上的“赢”,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工资的增长,最重要的一条还是让老百姓挣的钱持续地增多。除了基本的工资增长机制之外,还包括低收入群众获得政府直接补贴的增长,包括一些基本的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服务水平通过一些金钱的形式和非金钱的形式来实现提高,同时能够保持一个基本的物价的稳定。概括说就是:调结构、抑通胀、保民生,大力加快推进工资结构改革,减少收入差距过大是关键。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