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破产企业小区各种人的生存状况
一个破产企业小区各种人的生存状况
我所在的单位,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建设的一家小三线军工企业,根据国家三线调迁计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从一座小县城搬迁到中部一座城市来。根据军工企业政策性破产的精神,在2004年宣告破产,目前,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已经结束,企业厂消人散,关门走人。破产以后,企业只剩下一个生活小区,小区现有居民3000余人。人的生存状况在正常企业不成问题,在破产企业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根据我的观察,小区的人员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按这三种类型谈一下各类人的生存状况。
第一类:离退休职工。这类职工有稳定收入,生存状况良好。由于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领取离退休金有保障,且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还能提高,还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看病也能报销,因此无后顾之忧。这部分人有600左右,收入大概1000元以上,离休干部和军转干部收入高一些。由于退出工作领域,且年龄大,生活有保障,没有生存压力,大部分人选择健身、下棋打牌、钓鱼、定期旅游等生活方式。由于年老体衰,时常有怀旧情绪,最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对社会发展和政治时事关心不够,这部分人被排除在社会主流之外,有边缘化倾向。
第二类:失业职工。这部分人原是企业职工,由于企业破产,变成了失业人员。失业职工根据工龄长短,在破产时领取了多少不等的经济补偿金,之后享受了最长两年的失业保险待遇。这类人大概有1200人左右。由于生存压力,大部分人选择外出打工谋生。个别人选择搞企业,做生意,走单干的路。还有部分人,由于就业困难,如“4050”人员,在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失业职工这类群体分化很严重。一少部分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有经营头脑、年富力强的人,抓住某种机遇,或创业成功,或成为职业经理人,或成为技术负责人,收入可观,已买车买商品房,生活水准较高。还有一少部分人由于有病,或年龄大无技术无特长,不好找工作,或其他原因,生活困难,靠吃低保过日子。大部分人在私营企业打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保条件差,很少有节假日,有的干长工,老板一般给交养老保险金,干短工的,一般不交养老保险金,工资都能正常开,大概在1000~2000元之间,超过2000元的很少,他们的生活一般过的去,但活的很艰辛。这类人员由于被推到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游泳,时刻面临被淹死的危险,大部分人身上有种无形的压力,他们经常怀念端铁饭碗时的幸福,对失去主人翁地位很惋惜,打工很无奈,对改革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第三类:一般居民。包括原企业职工家属、子女和其他人员,有1000多人。家属中,有劳动能力的选择外出打工,是遗属的,每月能领取遗属困难生活补助。子女大多是学生,靠家庭生活,是大学生的,毕业以后自主择业,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其他人员包括子女结婚的对象,其他外来居住人员等,这部分人员比较杂,生存状况各异。
这个小区是单位型社区,因为是搬迁企业,是新建小区,职工住房是集资福利房,目前还没有办房产证,住房基本得到解决。小区有社区居委会,承担企业破产后的社会管理职能。
从以上分析看,企业破产后虽然大部分人日子可以过得去,但过的很艰难。离退休职工生存状况好,是享受毛泽东时代制定的退休福利政策的结果。失业职工分化严重,大部分人工作不稳定,生活很艰辛,是改革砸碎了工人的铁饭碗,把工人阶级推向了资本家的虎狼之口,背叛了毛主席关于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和社会主人翁的思想。只有回归毛泽东思想,走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放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走共同富裕道路,也才能真正解决工人阶级的生存问题。
2011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