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从法国生活角度谈民主

火烧 2010-05-06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从法国生活角度分析民主制度,探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指出新闻自由与金钱控制对民主的影响,强调经济发展与法制完善才是民主国家的核心。

美国黑奴制下也可以搞民主,种族歧视下也可以搞民主,这些都不应该算是现代生活吧。
   先谈一下法国这个社会什么地方吸引我们,什么地方令人不满。

   吸引的地方在于:一是环境保护好,污染少。二是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高(无假药)。三是国民素质高,有知识,有礼貌,讲卫生,有社会公德。四是气候好,冬暖夏凉。五是人少,安静。六是百姓的生活心态平淡,不攀比,工作竞争度低,压力小。比如租房和买房各占50%,并没有必须一定要买房的心理和传统。七、等级意识已经相当淡薄。八、社会廉洁,贫富差距不大。

政治绑架国家。法国的罢工已经成为传统,不是为矛盾而罢工,而是为罢工而罢工。三是对中国有偏见,有敌意。四是社会缺乏活力,日渐呈现衰败之势。

印度也是如此。所以中国民主化是能够改变中国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我持怀疑态度。

世界的民主国家,我的结论还是经济发展与法制完善才是真正的原因。象香港和新加坡也是正例。

新闻控制。在法国工作干好干坏是一个样的,老板不能开除工人,不能扣工资。这显然和百姓有了选票有关。而这一切最后体现在经济上,就是国家向下衰败的趋势。这种衰败不亲眼所见难以相信。巴黎的香榭里舍大道,号称全球最繁华、甚至奢华的商业街,在外面光鲜的临街楼,如果走进去,地面、墙壁阵旧、破败。许多楼层空空如也,无人租临。两部电梯为节省费用仅启用一部。

文化,也理解不了法国的政党政治。再一个投票群体太小,就是投也没有影响力。不会在政治上反映出来。三是我们不能组党,不能办报。因为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自由和民主,到了民主国家才有体会。只要控制了钱,也就控制了民主,也就控制了政治权力。所以说我们认为西方的民主就是“选民被动地从有钱人筛选出的几个候选人中行使神圣的普选权”。中国很直接,没有钱这一层。所以西方的政治很高明,它控制住金钱,就能保持政治的稳定和垄断。表面上还是政治自由。四是每个媒体都有自已的立场,不同立场的观点都不会用。少数华人投书法国媒体,往往石沉大海。国内对新闻自由有误解,以为一个报刊应该刊登不同立场的文章。这实际是错的。一个社会让不同的声音都出来,而不是具体到某一个报纸要刊登不同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凤凰网对我文章的冷处理表示理解的原因。

朝鲜直到今天仍然如此。而且哪个时候,西方由于重返殖民主义、支持以色列、扶持许多无赖国家(包括实行法西斯制度的葡萄牙、西班牙)、入侵越南、实现种族隔离,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模式一直到七十年代都在意识形态上占据道德制高点。正是由于苏联模式的竞争,西方国家才迅速建立福利制度。但是苏联模式的问题在于它的“公平和正义”是建立在国家干预的基础之上,而西方是建立在市场和国家推进的基础上的(如医疗保险制度,住房市场化的同时国家建立廉租房)。当苏联模式难以维继的时候,它的正当性也就不复存在。而这个时候西方则放弃了殖民主义,美国放弃了种族隔离,并从越南撤军。逐步重新掌握了博弈的话语权。

   还需要再指出一点的是,包括我在巴黎一些公共场合遇到的民运人士都承认,西方包括法国的民主都是假民主,只不过玩的漂亮,把一个假的民主玩的和真的一样。我可以举四个例子。“记者无疆界”是美国资助的,在2008年的中法冲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损害了法国的国家利益。其创办人、一直担任秘书长的梅纳尔当时风头无两。然而,五个月后,他就被迫以健康原因辞职,从此在法国消失,再也无任何话语权,任何机构对之也避之千里。虽然法国没有用“颠覆国家”罪名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效果则完全一样。另外还有一位著名记者,由于批评萨科奇的儿子(迎娶了法国著名财团DARTY的女儿),被解职。他后来打官司,果然也赢了,但却再无一家媒体敢于雇用他。于是他自己办了一份媒体,但却拿不到广告,拿不到新闻(采访),最后破产。其境遇自然会令其他记者铭刻在心。在法国,一个人一旦离开体制,在这样高的消费国家,是很难生存的。当然如果中国出现这样的人物,西方马上会给钱(象稿费、各种名义的邀请)、给奖,扶持他。但在法国法律规定,不允许任何人接受国外资金,对抗自己的国家。第三是法国的禁书问题。法国法律上似乎找不到禁书的规定,但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出版社会出版。二是出版了后也没有书商销售。这就是法国管治国家高明的地方。最后一件事是一位老华侨亲自讲的。一次警察局和他谈话,问他为什么支持左派学生运动。他十分奇怪,一口否认。结果警察拿了一张他参加1968年五月学潮的照片!当场令其瞠目结舌:四十年前的照片竟然仍然存档保存。法国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度可见一斑。

   另外,我是反对以民主和专制来划分政治制度的。因为这是一个高度意识形态化和道德化的词语,而且已经成为国家间博弈的工具。我更愿意从执政效果来划分,即是良治还是劣治。同一种制度,表现是不一样的。美国可以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海地则是全球最落后、最腐败、最混乱、最贫穷的国家。同样是一党执政,中国和朝鲜就皆然不同(有人违背事实非要把两者混同是另一回事)。所以当今世界民主、专制两分法,我是不赞同的。不过就是用这个标准,我也不认为中国是专制国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提出“从秦到清二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如果套用西方的理论,中国大致相当于古典民主政治的寡头制。

   我不赞同对制度进行简单对比的另一个原因是,制度和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能用好或坏来对比,只有适合不适合。比如我们不能说封建社会的制度比奴隶社会的制度好,因为发展阶段不同。如果奴隶社会的条件下实行封建制度,肯定不会成功。非洲许多国家甚至是部落组成的,却要搞什么民主,失败当然是必然的。此时你对比部落制与民主制的优劣有意义吗?如果看西方,就会发现他们的民主都是在工业化完成之后才真正出现的。

   再补充一点,中国的传统是不重理论重实践。什么办法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办法。邓小平的“猫论”、“摸论”、“不争论”就是很典型的表现。所以用西方的理论来看中国,难免会谬之千里。

历史上决定一切制度成败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是否可以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所以衡量制度的标准也只能这一个。

    高尔基在自传中说过:“我的信仰是从皮肉里熬出来的”,即是从生活中来的。我对民主看法的转变也是如此:从过去国内抽象的、粗浅的理论到法国十年深刻的亲身体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