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胜利和成功面前所产生的两条路
在胜利和成功面前所产生的两条路
《周易》在解卦卦辞中说:“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根据《实用六十四卦》注析,解卦是专研究困难解决之后应该怎样迎接新任务,开展新局面的一个专题卦,此卦辞就是说,困难解除之后,当你看到西南对你有利时,不要所往,即使其他人去了也应回来再过艰苦创业的新生活,这才是走吉祥的路。这就是“其来复吉”的含意。在此基础上,对有学习的地方,这就要悠然前往,目的是为了实现夙愿,不是为了去享乐,这样做就对了,因此会得到吉祥结果。
这里所说的夙愿,观察《周易》全部内容,都是为实现元、亨、利、贞而奋斗。因此为实现元、亨、利、贞而奋斗的理想和愿望,就成了大家共同的夙愿。
这例子说明,在为实现元、亨、利、贞的奋斗中,每当困难解除之后,都会迎来新的胜利和成功。在每个胜利和成功面前,对胜利者和成功者来说,都有两条路可走,一,走追求自我享乐的路,因为胜利和成功就给自己的享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没有条件时,想享乐也无法享乐,现在有条件了,能享乐了,就应当享乐。因此,什么地方有利于享乐,就朝那个地方去。什么理想啊、愿望啊,都不考虑了。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完全回到动物本能的表现上。二,把成功和胜利当作实现理想和愿望的条件。条件好了,对自己来说,再回到像不成功时那样,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行为,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推上一个发展的新阶段,以此加快对理想和愿望的早日实现,使自己的夙愿早日达成。这不是不要享乐,而是把目前的享乐和长远的享乐;把个人的享乐和人类共同的享乐结合在一起来考虑,来奋斗,用自己的理智来驾驭自己固有的动物的本能,不使自己再成为没理智的动物那样,因此这就成了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之处。这对人类来说,就走上了吉祥的路。
在这两条道路面前,《周易》显然反对走第一条路,主张坚决走第二条路。但真正变成现实,可就太难太难了。这从毛泽东的努力中,对这个问题就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周易》全书是在为实现元、亨、利、贞而奋斗,毛泽东一生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周易》在成功和胜利面前,主张走第二条路,坚决反对走第一条路。毛泽东在成功和胜利面前,同样也是如此。比如在胜利时,毛泽东说:“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注1) 并针对这情况指出:“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注2)
这就是说,在胜利和成功面前,应回到像万里长征刚走完的第一步那样,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长征,再用自己的艰苦奋斗,争取新的胜利。可真正再做到这一步,实在太难了。因为相当多的人盼胜利,实际就是盼享乐。好不容易盼到胜利了,不让享乐,不给更多的享乐条件,必然明争暗斗,甚至兽性大发,使的昨天还是同一个战壕里的生死战友,救命恩人,是立过功的大功臣,今天就凭这资本,一定要争个鱼死网破,而且功劳越大的人,越会这样争,从此变成了同室操戈的仇家,使的昨天没死在敌人之手,今天则亡在所谓自己人的刀下。这明明是失掉理智,是兽心大发的表现,却又打扮成为正义而斗的英雄,使人们一时分辨不清。直到当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使少数人富了,使天下劳苦大众又变成弱势群体了,这时他们的本质才暴露出来,却已时过境迁,到了另一个时代。人类的悲剧,往往就由此而生。也由此可知,在成功和胜利面前产生的这场大搏斗,实际就成了人心和兽心的大较量。
回顾历史,不论那个朝代在胜利面前,都面临着这样一场大搏斗,但斗的结果,最终都是少数人富了,多数人穷了。同时又有多少圣贤能人勇敢地站出来,想要解决这问题,但最终都是失败者。直到历史上出了马克思,他提出阶级斗争的学说,教人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上的这一切,这才找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时提出了解决办法,这就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经实践证明,这确实为消灭阶级,为解决这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又出现了新问题,这就是国家不能不设官,可是有了官,官就要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从而使自己成了新的剥削和压迫阶级,说明阶级斗争并没得到彻底消灭。对此,当初毛泽东只当作是认识上的问题来解决,直到后来才认识到这同样也是阶级斗争的内容,却又找不到产生的原因,只认为这是有关人参加革命的动机不纯,是混进革命内部的阶级异己分子。可他们都是经过了生死考验的人,怎么能说他们是混进来的呢?正因为大家接受不了这一说法,所以反接受了别有用心人的另一种说法, 说这是“皇帝”为了保权,是大“杀”功臣的表现。就这样,把一场人心与兽心的斗争,引为是一场权力之争,埋没了是非。说明这场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同时也说明毛泽东这时并没有把这场斗争的原因找对,说准,是理论上还不成熟的表现。也说明理论的产生和世界上其他事物的发展都一样,都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起初毛泽东只把这当作认识上的问题来解决,为此他说:“现在的重要问题是要重新教育干部。干部教育好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不教育好干部,我们就毫无出路。”(注3)同时强调干部参加生产劳动,说:“干部不劳动了,就会慢慢变质,甚至变成国民党,……。”(注4)于是在思想领域内开展了解决思想问题的各种斗争。斗的结果,经毛泽东总结说:“我们搞了农村的斗争、工厂的斗争、文化界的斗争,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不能解决问题,……”(注5)为什么不能解决问题呢?毛泽东说:“社会经济制度变了,旧时代遗留下来残存于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们头脑的反动思想,亦即资产阶级思想,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思想,一下子变不过来。要变需要时间,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注6)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毛泽东很快发出号召:“要抓意识形态里的阶级斗争。”(注7)说明这时毛泽东才意识到在胜利后出现的这个斗争同样是阶级斗争的表现,但不认为这是由自己内部新生长起来的,而是说是由旧社会遗留给自己的,而且只是限制在思想领域之内,于是抓起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阶级斗争。但抓的结果又怎样呢?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并且发现在自己队伍内部已经产生了一个“官僚层阶级”,“变成或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注8) 只到这时毛泽东才又重提:“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注9)并且教导人们“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待一切、分析一切、”(注10)这才认准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由自己内部产生的这场斗争,“实质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继续”(注11)。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是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注12) 这才找准了问题的根本所在。
但这个斗争需要斗多长时间?起初毛泽东说:“至少还要斗二十年,可能要斗半个世纪,总之要到阶级完全灭亡,斗争才会止息。”(注13) 后来又说:“整个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注14)。最后毛泽东提出:“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牛鬼蛇神自己跳出来,他们为自己的阶级本性所决定,非跳出来不可。”在这里没有再提时间问题,说明毛泽东这时开始认识到,代表剥削阶级的政治势力在自己内部消灭了又会产生,产生了就必然会跳出来,而且是“非跳出来不可”,因此过去那种只认为消灭私有制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达到消灭阶级的想法,并不全面,接着毛泽东通过总结历史和总结“十几年来我党的这一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注15),提出了把七八年当作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像历史每完成一次改朝换代的自然发展阶段那样,来发动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对当权的官进行一次合理清理,这就是对坏官要进行罪有应得的惩罚,对不干净的官让他洗个清水澡,对好官就要选到重要岗位上,这行为就成了古今中外从未有过的民治官,民驭官的新制度,使官手中的权,从此就只能为民办事,不能为己谋私,以此使官不会再成为新的剥削和压迫人民的阶级。
说到这里,一切就都明白了,就是说,在胜利和成功面前所产生的两条路,实际就成了人心和兽心的较量,而且斗的很激烈,结果总是兽心战胜了人心,问题就出在当时制度的两大弊端上:其一是私有制,其二是官权的谋私。对这两大问题,第一个是马克思提出的,认为只要解决了私有制,官权谋私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结果经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实践,并不完全如此,于是毛泽东继续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这才发现第二个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创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就是过七八年就发动群众,这不仅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最高峰的表现,同时也是马列主义发展到高峰的表现,成为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大的里程碑。它的落脚点,就是使人类在自己的每一个成功和胜利面前,都能做到用自己的理智来驾驭自己固有的动物的本能,不再使自己成为没理智的动物那样,只为自己的私利和享乐而争斗,从而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成功和胜利面前,推上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新阶段,以此加快对理想和愿望的早日实现,不再回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和野兽一样没理想,没道德的时代。这才是毛泽东对人类做出的最大贡献。
为什么毛泽东在世时,能把社会治理的那样好,问题就在这里。同时说明,若把社会再治理成像毛泽东时代那样,使每一个人有道德,有理想,遵纪守法,力争为社会多做贡献,就得高举毛泽东思想,舍此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注: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 4 3 9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9月北京第一版。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85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9月北京第一版。
(3)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 6 1年6月1 2日)
(4)毛泽东:《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等问题的指示》(19 6 3年5月)
(5)晓地:《“文革”之谜》第1 4 5页,朝华出版社,1 9 9 3年4月第1版。
(6)《机关枪和迫击炮的来历及其他》(1 9 5 9年8月16日)。
(7)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指示》(1962年9月)。
(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1128一112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9)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指示》(1962年9月)。
(10)转引自1 9 6 7年6月25日《解放军报》。
(11)转引自l 958年4月l0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社论。
(12)转引自1966年5月4日《人民日报》。
(13)《机关枪和迫击她的来历及其他》(1959年8月16日)。 ?
(14)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全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5年1月)
(15)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全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5年1月).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