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互联网、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时代若是有互联网将会怎样为工农大众广大人民服务?
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农人民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不是全民党;毛主席所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也主要是指占人民中大多数的工农劳动人民。
衡量一个政党是否代表人民利益,是否先进,其检验标准就是看其政策是否代表大多数工农体力劳动人民利益,是否为大多数工农大多数体力劳动人民所拥护。
这里特别强调工农人民中的“体力劳动”者,这是因为,改革后,社会与时俱进,让私有民营企业老板也成了共产党中先进分子,把靠剥削工农剩余价值或依靠脑力劳动的精英阶层也算在劳动人民之内,于是,一些改革精英们往往把毛主席所指出的“为人民服务”,篡改成为私有老板服务。招商引资、房产开发中的暴力拆迁、侵占农民土地以及跨省抓人等所有一切都是为有钱的私有老板着想,为官僚服务,用为人民币或为少数人服务替代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中的为工农大多数人民服务。
共产党的一切出发点,就是为工农大众谋取最大化的切身利益。是真为工农谋取利益,还是假为工农人民谋取利益,不是由专家或者某个权势大人物说了算,而是由最广大的工农人民大众说了算。
在毛主席时代没有互联网,因此,怎么样才能听到工农人民大众的心声,掌握工农大众的真正民意,就成了毛主席考虑的重要问题。开展“四大”,开展“文革”,要求广大干部拜工农体力劳动者为老师,与工农体力劳动者“三同”,让最广大的人民关心国家大事,或许正是在毛主席领导下的共产党能够听取工农人民真实意见的一种探索。
如果有了互联网,毛主席将会怎么样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平台听取广大工农人民的真实民意呢?
首先,毛主席会给工农每一户发一台计算机,对每一个工农进行计算机培训,投资电脑大学、中小学普及教育,让没有钱上学的工农子女通过电脑免费教育,实现大学梦想。
其次,毛主席将会把互联网作为听取工农人民大众民声民意的极其重要的渠道。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毛主席为了解工农人民的真实情况,常常让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家为他老人家调查家乡社会实际。有了互联网,毛主席更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开辟连接工农人民群众的信息平台,成立信息班子,专门搜集、整理互联网上的民声、民意,让工农人民大众能够将自己的声音直接传送到党中央,使党中央能够及时了解最基层工农体力劳动人民的真实民声、民意,及时的解决工农大众所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困难和对党中央的期盼。
可以说,如果毛主席那个时代有了互联网,富士康的工人将自己所受到的不合理待遇向党中央反映,求得党的关爱,就不会发生十三跳;副市长的女儿被富豪强奸了也不会上访无门,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向党中央反映,相信毛主席领导的党中央一定会立即为他女儿讨回公道,决不会以法制为借口放掉一个坏人;对待广大民众疑虑的转基因重大问题,也会及时负责任的给予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科学答复,绝对不会不闻不问,任其少数专家精英长期忽悠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