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德媒:我国或引进复必泰YM,这些信息不得不看!

火烧 2022-04-25 00:00:00 网友时评 1042
德媒报道我国或引进复必泰YM,上海疫情数据引发接种讨论,专家指出mRNA疫苗可能产生基因突变风险,相关进口政策与疫苗安全性成为关注焦点。

  复必泰YM,很多人都知道。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德国药厂BioNTech与美国辉瑞药厂签约研发YM,也与上海复星医药谈好合作。在美国这款YM通常被我们称作辉瑞(mRNA)YM,与上海复星医药合作的则是复必泰YM。

  近来,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复星原本预期与BioNTech合作的复必泰YM于2021年6月在内地上市,但由于内地的科兴YM未获欧盟许可,内地也坚持自行研发信使核糖核酸YM,这些都使得复必泰YM至今仍未获准在内地使用。但近来,随着多地疫*情转趋严峻,内地似乎改变立场,暗示愿意批准复必泰YM,双方代表将于未来数星期展开谈判。  

 

  差不多一个月前的3月29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里面明确提到:支持新冠病毒YM和治疗药物进口。进口什么治疗药物和新冠YM?显然即指的是辉瑞新药以及辉瑞YM。在此之前,网红张医生多次提到的“更好的YM”指的便是辉瑞YM或复必泰YM。

  上海从4月18日开始通报这轮疫*情中的死亡数据,从17日-23日,死亡病例从3、7、7、8、11、12再到39,已经87例了。在这后面几天的通报中,只报死亡病例的最高年龄和平均年龄,却不说最低年龄。再者,这些病例都合并通报了各种基础疾病,唯一不变的便是那句“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基础疾病”。此外,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这些病例绝大多数没有接种YM。——于是,他们由此引出一个结论: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无禁忌症的)要尽快接种YM,还要接种加强针。

  如果仅从上海的这个数据来推出这个结论,笔者是没有打通这个逻辑的。既然死亡的直接原因都是基础疾病,那和新冠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不是因新冠重症而离世,那么接种新冠YM的意义在哪里?接种YM防不住感染,可能还有不良反应,怎么说服人们去接种?

  上海的数据很多人已经不信任,包括死亡病例接种YM的真实性。

  笔者此前就写过,按上海通报的死亡病例“死亡的直接原因皆为基础疾病”,更合理的推论应该是:有基础疾病的人最重要的是防感染。

  YM防不住感染,籍此推动mRNA苗的进口或是批准复必泰YM依据足够充分吗?

  再说有关mRNA苗的一些比较新的研究,笔者也是最近看到的,非常值得关注。

  信息来自一位在美工作的华人感染与免疫专家的公众号文章(12369频道)。

  最近,瑞典科学家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发现Y苗mRNA可以被逆转录为DNA。这位专家说,懂点儿生物学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mRNA苗有可能在人体内产生基因突变,而接受了mRNA苗的人有可能被“转基因”了,成了“转基因生物”了。当然,会有科学家站出来说,这只是体外细胞实验,不能说明在人体内也会发生。这篇论文的作者所说的话也值得深思:“我们有了一个新YM,我们需要在细胞、动物模型和人体上对它做各种测试。这个实验结果可能会让人感到惊讶,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类研究以前竟然没有人做过。”  

 

  但真的没有人做过吗?

  这个实验结果让笔者想起2020年12月底传播了一阵的一段专业人士对mRNA苗的讨论。一位曾经从事过病毒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在看过当时最新的科学杂志发表的文章《The coronavirus may sometimes slip its genetic material into human chromosomes—but what does that mean?》后表达了他对mRNA苗的安全问题和长期后果的担忧。详见下图:  

 

  那位在美的华人专家还列举了去年6月份麻省理工的一组科学家的研究,他们也发现新冠病毒的RNA可以在人体细胞内被逆转录为DNA,并整合到受感染细胞的基因组中,然后,这些病毒DNA与部分人体DNA可以再次被转录成为一种(病毒RNA+人体RNA)的嵌合体。更重要的是,在新冠患者的组织中也检测到这种(病毒RNA+人体RNA)的嵌合体。  

 

  以上几个研究是不是应该让我们敲响警钟?

  辉瑞YM在国际上的应用效果以及不良反应都是有数据可循的。复必泰YM在香港和台湾是有应用的。台湾的数据中,接种YM后死亡人数已经远远超过感染新冠死亡病例数(参考阅读:台湾接种新冠YM死亡已超1402例!远超因新冠死亡病例数),其中便包括从去年9月获批在台湾接种的复必泰YM,截至2022年2月9日,台湾省累计有1317例接种新冠YM后发生死亡之不良事件,其中AZ为822例,莫德纳为366例,高端为38例,BNT(即复必泰YM)为91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