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清口PK中国相声
海派清口PK中国相声
梁 新
近些年来,不仅相声越来越不好笑,就连小品也越来越不好笑,同时也缺乏批判的力量。有人说得好,当相声不再讽刺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讽刺相声。而与相声小品每况愈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一周立波秀”一枝独秀,而且越来越红,哪怕是已经过时的旧节目,人们都津津有味地欣赏,然后发出会心的笑,而这种笑声,不仅在平时的其它文艺节目中听不到,就是在“春晚”中也很少听到了。
有人对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不屑一顾,不就是单口相声吗?不就是说书吗?其实他们说的没错,形式上的确就是单口相声,就是说书,里面有相声的说学逗唱的元素,也有小品的戏剧表演元素,有马戏中小丑的滑稽戏元素,甚至还加入了歌舞元素和独唱元素,还有电视艺术元素,而吸引人们的恐怕不完全是因为这些艺术形式的综合利用,而是在于周立波的拿捏得当,恰到好处的针砭时弊。
你看每一场的“一周立波秀”,就这么几个专题,表现形式非常灵活,内容广泛,上至国家某些部门决策上的失误,下到某些社会不良现象和国民的劣根性,都在他批评的范围内,完全是一种与社会生活同步的艺术化的时评,是立体的动感的杂文,嬉笑怒骂之中,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难道对相声小品有限制而对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网开一面吗,显然不是,而是他对批评的尺度把握得非常好,既没有冲撞底线,也不至于像现在某些相声那样隔靴搔痒。
而反观现在的某些相声小品,“说”变成了“耍贫嘴”,“学”变成了“出洋相”,“逗”变成了无聊的相互攻击和开涮,唯独有时候“唱”得不错,小品也因为脱离社会生活现实而逐步走入了死胡同,即使是“小品王”赵本山的小品也跳不出这些俗套,在歌颂新事物和抨击社会不良现象方面都很不到位,表面上看好像是演员的江郎才尽,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编导们的脱离社会生活现实,脱离群众。有位杂文家批评相声现在是“死于庙廊”,其实不无道理。
面对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的持续走红和相声小品的每况愈下,不用PK就已经胜负已定,如果那些相声小品的编导们不从这种鲜明对比中找出差距,急起直追,吸取别人的长处,重新振兴相声小品的创作,那么,相声小品的衰落是迟早的事情。
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34289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