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杨新华每日时评:统计数据,你信不信,反正有人信

火烧 2011-08-09 00:00:00 网友时评 1035
文章探讨统计数据可信度问题,指出经济数据常被质疑,背后涉及政企关系、政绩考核及统计造假现象,引发公众对数据真实性的反思。

统计数据,你信不信,反正有人信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上半年的GDP统计结果,居然全国各省市的统计数据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多出2万多亿。昨天,有媒体总结披露,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此外,还有每一年的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怎么高怎么增长,等等。可是,每当类似这样的经济或者收入统计数据一发布,总是引起人们的质疑,而且这种质疑不是个别现象。所以,有人调侃说“我的收入总是拖后腿,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现在大多数老百姓对政府部门的经济统计结果为什么会产生不信任呢?到底是统计错误,还是老百姓有意反感呢。说实话,这其中肯定有原因的,而且不是统计专业方面的,很多恰好是常识性的,或者只有普通大众才能看得清的。  

首先,统计(经济数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项不科学的工作。我们知道,要想在全国或者全省进行整体性的经济统计,只有在计划经济时代才能真正实现,统计数据才是真实可靠的,因为政企是合一的,管理是整齐划一的。而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部门无法干涉的,相关数据也基本上统计不了。很简单,私营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让你外人看吗,还有他们被视为机密的东西,会让你统计吗。尽管有人会说,我们现在的统计都是跟国际接轨了,怎么会不科学呢。但事实上,我们忽视了一点,发达国家的企业经济在实质上是政企相融的,比如他们的一些财团企业老板或者代理人,就是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同时,政党/执政党也都是由财团支持的,否则,由过大的统计错误造成的决策错误和利益损失谁来担责。所以,我们现在搞得所谓“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实现统计科学的。  

其次,统计数据,是我们官员表现政绩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它,似乎官员就升迁不了,我们的时代就伟大不了。我们都知道,当前的各种经济和收入统计,都是政府部门打造政绩的衡量标准。我们各级政府基本上没有一年的GDP不是增长的,居民的收入没有一年不是增加的,粮食产量无论遇到水灾旱灾,都是连续七、八年增长的,而物价呢,不管被房价绑架了多少,CPI总是稳定的。正是统计工作担当了官员政绩的重任,所以人为虚高和造假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很多统计数据结果基本上是被政府官员神机妙算到的。比如,每一年年初的政府报告里都会列出一年的GDP的增长目标,到年底的时候果然就实现了,而且往往是多出了零点几或者更多,而从来没有不实现的。听说,很多算命大师被政府官员聘为顾问,看来大师们的神算功劳也不小。对于官员如何把捏统计数据,我还是有亲身经历的。我读研实践期间,在省地税局做地税杂志执行主编时,该省地税年收入统计数据要等省里面统一口径后,才能确定,如此一来这个数据是否科学,谁都知道。  

再次,统计数据,是我们社会掩盖两极分化,搞平均主义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结果基本上是平均主义的,也许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吧。尤其是居民收入比计划经济时代还平均,毛主席时代还实行四十个级别的工资制,对比现在的统计,我们简直冤枉了那个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年代。这也怪不得,结果一公布,全国老百姓都是叫苦不迭,说拖了国家的后退,而那一小撮的先富精英可偷着乐了,他们搞到的财富被平均到那些穷人头上去了,个个成了“杨百万”,对于什么原罪啊,经济犯罪追究啊,全没了。而且CCAV的镜头也总是对着那些算钞票的人,主持人也激动地说,全国人民又喜迎收入增长。  

不管怎么说,当前我国的统计工作老百姓是非常不满意的,虽然后果不严重,但失去了信任,那可是最重大的损失。统计工作如何实现科学、真实、有效,还得从经济体制上去解决,否则基本上没人信了。弱弱问一句,每一年的居民收入统计数据,你信不信,反正有人信,而且都是些大人物,似乎跟咱P民无关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