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孤岛落日 第二章 (1-2)蒋介石曾想逃亡日本 “四大家族”只剩蒋家了

火烧 2010-05-24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讲述蒋介石在1949年考虑逃亡日本的计划,因美国不欢迎他,而日本社会对他较为友好,加之台湾距离近,便于逃亡。同时提及宋美龄去世及四大家族只剩蒋家等背景。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去世  (1)   

                   蒋介石曾想逃亡日本  

    1949年1月,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决定下野,把包袱甩给副总统李宗仁,回到奉化老家。  

    蒋介石初回奉化时,表面上不问政事,但暗中仍以总裁身份操控国民党政府的大小事情。对此,李宗仁颇为恼火。  

    于是,李宗仁通过多种渠道,劝蒋不要再干预政事,最好能出洋。蒋介石听后,大骂李宗仁不讲情义、逼人太甚。  

    此时,中共的广播播发了新华社的时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蒋介石听后,开始考虑自己将来的落脚问题。  

    蒋介石曾考虑到美国,因为妻子宋美龄在美国留学多年,会英语;孔祥熙、宋子文也在美国置了大量产业,去美国居住比较方便。后来,他又觉得自己在美国的声誉不好,美政界要人大多不喜欢他,去美国恐受奚落,于是放弃了去美国的念头。  

    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去日本。他早年在日本呆过,懂日语,对日本社会和风土人情比较了解,生活也很习惯,再加上抗战之后,他顶着压力释放了包括冈村宁次在内的一大批战犯,日本人对他很感激,他自信流亡日本,日本人会欢迎他。另外,台湾离日本较近,逃亡也很方便。  

    1949年4月初,蒋介石发电给国民党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朱世明,请他赶快回国,有要事相商。  

    4月16日,蒋介石在溪口接见了朱世明,说:“我这次叫你回来,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招聘日本军事教官,二是代我在日本找一处住宅。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在军事上扭转败局,战胜共匪,没有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的军队是不行的。我们军队差的就是日本军人的‘武士道’精神。要你代我找住房的问题,是因为我考虑国内局势越来越坏,李德邻(李宗仁)他们正在与中共和谈,如果和谈成功,等于投降,我就不好住在国内了。房子的地点最好是东京市郊,既不要太热闹,也不能太偏僻,但周围的环境、风景要好,还要比较安全,大小以能住20人为宜。”  

    朱世明返回日本后,先在东京找到了冈村宁次,谈好了聘请日本战犯担任国民党军队军事教官的问题。随后,他率领几名助手,分头到东京市郊找房,最后在箱根为蒋介石找到了一处豪宅。  

    此豪宅有大小房屋20余间,是前闲院宫亲王的故邸。环境优美,设计新颖,有会客室、花园、荷花池、健身房,价格约1.5万美元。朱世明感到这处房子很不错,当即发电告知了蒋介石,蒋介石回电表示同意购买。  

    不料,日本几家报纸做了报道。  

    蒋介石得知此事曝光,十分恼火,大骂朱世明泄露国家机密,损害了他的形象。为报复朱世明,他以任“国防部副部长”为由,电召朱世明回台。朱世明感到凶多吉少,立即辞去“团长”职务,跑到日本叶山隐居起来。哪知,蒋介石仍不放过,派特务暗中追到叶山,将朱世明害死。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人救了蒋介石的命,他不去日本了。  

    不久,蒋介石在箱根预定的豪宅被转卖给日本一新贵。  

                宋美龄劝蒋介石逃亡瑞士  

蒋介石逃到台湾后,稍稍喘了口气。但宋美龄感到,美国不再支持蒋介石,国民党无论如何也守不住台湾。美国政界大多数人也认为,要不了多久,台湾就会被共产党军队攻占。  

台湾守不住,蒋介石再往哪里跑呢?这是宋美龄日夜考虑的问题。在美国期间,她与美国各界接触甚多,无论是政界还是军界人物,对蒋介石均无好感,有不少人甚至当面抨击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无能。  

宋美龄思前想后,决定给蒋介石发电报,劝他到瑞士避难。她在电文中说,尽管台湾与大陆隔着海峡,但美国已明言不再援助国民党当局,台湾终究保不住。瑞士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又远离亚太,是最理想的避难场所。但当时,蒋介石对去瑞士的意愿不高,就没有及时给宋美龄回电。  

宋美龄等得焦急,就又给蒋介石发电报。电文说,由于跟美方打交道十分困难,她觉得蒋介石应马上到瑞士去。  

然而,蒋介石的态度并不积极,这让宋美龄更着急。  

宋美龄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叫孔祥熙的女婿,也就是孔令仪的丈夫陈继恩专程去一趟台湾,以“到瑞士休养一段”为由,劝蒋介石离台。  

1949年12月初,陈继恩到达香港,不料却意外地碰到了何应钦夫人王文湘。何应钦与其他许多国民党高官一样,人虽已到台,因担心台湾不保,不敢将老婆接到台湾。  

王文湘对陈继恩突然到香港十分关切,想从他那里打探到一些机密消息,以便为她与何应钦寻找最佳避祸方案。  

在王文湘的一再追问下,陈继恩把到香港和即将赴台的任务透露给了王文湘。王文湘听了,心里一惊。她立即将此事电告了何应钦,让他作好外逃准备。何应钦得到消息,十分震惊:没想到一天到晚叫嚷要反攻大陆,收复大陆,与共“匪”血战到底的最高领袖,已在作外逃准备。  

为了求得可靠消息,何应钦悄悄去找好友、总裁办公室秘书主任黄少谷打探。黄少谷告诉何应钦确有此事,但蒋介石没有答应,而且此事是蒋夫人和孔祥熙、宋霭龄商量的意见。黄少谷一再嘱咐何应钦不要外传,以免影响人心和士气。  

何应钦把打听到的情况告诉了妻子,嘱咐她暂时不要回台,并称他也在考虑退路问题。  

那时,国民党高官的太太、亲戚有不少人居住在香港,他们之间互有往来,王文湘在与他们闲聊时,无意间将此事透露了出来。很快,蒋夫人要蒋介石避难瑞士的消息开始流传,一时间人心惶惶。  

陈继恩到台湾秘密会见蒋介石,蒋宋美龄的意见转告了他,并全力劝说蒋介石去瑞士。陈继恩说,如果蒋介石同意,蒋夫人与孔家一同派人去瑞士打前站,包括选址、购房等。但蒋介石对陈继恩说,共产党即使攻打台湾,也需要两三天才能登陆,到时离台也来得及。蒋介石还说,台湾即使保不住,他也不会到瑞士,要去就去日本。  

在蒋介石一再催促下,宋美龄决定回台。然而,就在她动身前,香港《工商日报》突然登出一条消息:蒋夫人即将回台促蒋公赴瑞士。消息传到台湾,在台湾军政界引起一阵恐慌。  

蒋的秘书周宏涛立即将情况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听了,很不高兴,但没有否认宋美龄要他到瑞士避难的事。蒋介石指示,要是有人问起此事,既不否认,也不肯定。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说,美国不打算对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  

杜鲁门的声明,让宋美龄感到失望和痛苦。1月13日,宋美龄回到台湾,蒋介石和国民党要人到机场迎接。  

                       李承晚进言蒋介石  

                                        蒋介石逃到台湾后,痛定思痛。他认为,国民党要与共产党斗争,光靠自己的力量不行,必须联合周边国家共同建立一个反共联盟。  

1949年7中旬,蒋介石给韩国总统李承晚去电,希望访问韩国,商谈建立太平洋反共联盟问题。7月19日,李承晚给蒋介石回电,正式邀请蒋介石访韩。  

1949年8月6日晚上,李承晚在海军司令部举行欢迎蒋介石的宴会。宴会举行前,李承晚的一个贴身秘书私下找到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的王世杰说:“李总统对贵国局势的关注,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反共理念。我们李总统明天要与蒋‘总统’商谈共同反共的问题。在会谈之前,李总统要我先找你询问一下,他想趁机向蒋‘总统’进个言,不知能不能讲?”  

王世杰连忙问李承晚要进什么言,李承晚的秘书压低声音说:“要赶快严惩大贪污犯孔祥熙和宋子文,以振奋人心。”  

他进一步说:“据李总统掌握的情况,孔祥熙、宋子文在贵国任职期间,贪污了大量的公家钱财,并将这些钱存入了美国私人银行。他们的做法在贵国引起极大的民怨,就连你们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也在1948年11月4日的社论中,愤怒指责政府的要人或靠着私人或政治关系而发财。文中的要人就是孔祥熙和宋子文,但蒋‘总统’至今未严办他们,所以人民都倒向共产党一边。我们李总统想向蒋‘总统’进言,希望他痛下决心,将孔祥熙、宋子文揪回来法办。如果蒋‘总统’这样做,一定会大得人心,你们政府也可起死回生。”  

对这个问题,王世杰也很有同感,他对李的秘书说:“进言可以,但你要嘱咐你们的李总统,不要说此事已向我讲过。另外,进言时不要有任何顾虑,接不接受是蒋‘总统’的事。”  

8月8日下旬,蒋介石要返回台北。在机场送行时,李承晚紧紧握住蒋介石的手说:“‘总统’先生,我想向你进一言,不知可否?”  

蒋介石马上应道:“可以呀,在我面前什么话都可以说。对我们国家有好处的话,我更欢迎。”  

李承晚见蒋介石有如此表态,就直言不讳地说:“孔祥熙和宋子文二位在贵国任过重职,又是‘总统’的亲戚。可‘总统’不知,他们二位过去背着你利用职务之便,捞了不少不义之财,他们的行为,对你及中华民国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总统’应对他们二人严办。‘总统’如这样做了,一定能重新得到亿万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李承晚讲到这里,蒋介石满脸通红,两个眼睛也鼓得大大的。  

李承晚见蒋介石脸色不好,又说:“‘总统’,我是为了你好,如果别的国家发生这类事,我就不进这个言了。”  

听了这句话,蒋介石再也忍不住了,他很不高兴地说:“你说之事,是我们中国的共产党为丑化、诬蔑我而造的谣言,你不要听信共产党的谣言。我对政府官员的贪渎行为向来厌恶,并处理了不少人,比如我过去比较信任的中央调查统计局局长徐恩曾,就因走私、贪污问题,被我撤职。”  

李承晚马上说:“可他不是你的亲戚呀。”李承晚的这句话击中了蒋介石的软肋,他马上反驳道:“我再说一遍,你不要听信共产党对我的造谣诽谤!”  

蒋介石满脸不悦,李承晚感到再不能往下说了,于是委婉地说道:“如果‘总统’认为我讲得不对,那就不要见怪了。”接着就松开了手。  

在飞机上,蒋介石一直闷闷不乐。由于飞机上的人较多,他心里虽然不高兴,但没有发火。一到台北,蒋介石便向王世杰大吐苦水说:“雪艇(王世杰的字),你说说,我们在大陆的反共事业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孔祥熙、宋子文这样的亲戚。他们不但不帮我把国家治好,反而惹出这样的麻烦,连外国领导人都在说我的闲话,这叫我如何处置?共产党和外国人总说孔祥熙、宋子文贪污了,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贪了没有。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亲戚,你叫我怎么去查呀?在大陆没查他们,现在局势败成这样子,再去查,孔、宋二人也不服啊!这几天,李承晚总统那番话,一直困扰着我!”  

      王世杰深知蒋介石此时的心情,只好安慰说:“此事已过去了,孔祥熙、宋子文现在也不在国内,为了不伤身体,总裁不要为此事伤脑筋,也不要为此事生气。”  

李承晚要蒋介石清查自己亲戚的贪污丑事,让蒋介石觉得很没面子。因此他特别嘱咐王世杰说:“李承晚对我讲的那些话,只有你我知道,不能对任何人讲,以免影响民心士气。”  

后来,王世杰的朋友、台湾知名人士雷震在他的日记中披露了此事,才让外界知道了此事的真相。                1953年11月李承晚访问台湾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去世  (2)   

                     蒋介石兵败逃到台湾  

             杜鲁门坐视蒋介石“自生自灭”  

1949年12月7日,眼看着蒋家王朝在几乎响彻中国大陆的隆隆炮声中土崩瓦解,蒋介石不得不愁眉苦脸地在四川成都宣布: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台湾省台北市。从此,蒋介石踏上了他的末路岁月。  

蒋介石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当时对于迁都台北多主张慎重,不即迁台,盖恐美国干涉或反对,不承认台北为我国领土。余始终认余在台,政府迁台,美、英绝不敢有异议,如其运用武力干涉或来侵台,则余必以武力抵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其背盟违理,曲在彼而直在我也。”  

来到台湾,蒋介石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然而西南战况失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却让他寝食难安,噩梦连生。12月23日日记记载:“昨晚冬至,夜梦在新建未漆之楼梯,努力挣扎爬上梯底时已力竭气衰而醒。若此为预兆,前途艰危可知,而成功亦可卜也。”  

几天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过去一年间,党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彻底失败而绝望矣。如余仍能持志养气,贯彻到底,则应彻悟新事业、新历史皆从今日做起。”  

                                        1949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自省:“一年悲剧与惨状实不忍反省亦不敢回顾。”而最令蒋介石感到痛苦且悔之已晚者,乃是“军队为作战而消灭者十之二,为投机而降服者十之二,为避战图逃而灭亡者十之五,其他运来台湾及各岛整训存留者不过十之一而已”。  

蒋介石未曾提及的是:“他的身边充斥太多共党间谍。”据长期担任蒋介石医官的熊丸透露:“我记得那时总统在黄埔路官邸设地图室,地图室三巨头是总统、周菊村与刘斐,三人在南京指挥淮海战役。但刘斐本身正是个大匪谍,以致我方作战命令共方完全知晓,自然我军每战必败。后来大家都认为刘斐十分可疑,总统却听不进去。”  

刘斐后来当了新中国的水利部长、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等要职。20世纪60年代“反右”时,毛泽东为了保护他把当年的秘密给抖了出来:“你们不要以为国家对刘斐同志待得太好了,其实今天我们能够解放全国,刘斐同志是立下了大大的功劳的,因为他曾经冒了非常大的危险,勇敢地把国民党所有的军事作战计划统统供给了我们,我们才能按原定计划把国民党打垮。”  

    1950年元旦,蒋介石并没有在台北欢度新年。已经覆亡的“中华民国政府”已迁到台北市,旧时的总督府插上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挂出“总统府”的牌子,却没有政府首脑。“有国无君”(实际上是“无国无君”)的局面已经好长时间了。眼下李代总统在美国割治十二指肠,滞留美国不返。台湾的实际最高统治者蒋介石,这时正与蒋经国隐居在台湾中部日明潭的涵碧楼,寄情于山水之间,哀叹英雄末路的悲怀。  

    除夕日,蒋经国陪蒋介石荡舟日月潭,借垂钓聊以解愁。老人孤舟,随波逐流。蒋经国望着须发斑白的父亲,不禁悲从中来。  

    这时,蒋介石握着的鱼杆猛一颤,鱼线紧绷,蒋介石连忙收杆,一条五尺长的大鱼,无可奈何地跃出水面。  

    划船的人献媚地说:“总统,这样大的鱼,几十年来我第一次见到。”  

    “好!好!”愁眉苦脸的蒋介石微微露出笑容。蒋介石一生迷信,除夕得大鱼,岂不正应“年年有余”的好兆头,1950年会是“否极泰来”,时来运转的。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在此重大失败之中,亡命台湾犹有自由生活,殊觉自慰,故谢天父与基督洪恩不置也。”  

    元旦这天,蒋介石去教堂,做完祈祷,回到寓所,思筹应付即将来临形势的对策。新华社的广播,是一定要听的,尤其是重要节日的社论、时评等。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气势旺盛,庄严重申:“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  

    中共和全国人民的立场、态度,原在蒋介石意料之中。美国如何对待台湾,是蒋介石最关心的,视为生死存亡的关键。  

    美国政界,数次开会反复讨论国民党政权能否得救的可行性。会议分为两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认为,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是美国西太平洋的屏障,失去台湾,菲律宾、日本将受到威胁。于是他强烈主张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蒋介石防守台湾。国务卿艾奇逊予以反驳,他说,即使美国介入,亦无济于事。艾奇逊说,蒋介石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他还说,美国的西太平洋防线,有没有台湾,无足轻重。  

    杜鲁门总统作最后裁决,他支持艾奇逊的见解,于是拍板定案。对这件事,有舆论说,杜鲁门这个脾气倔犟的密苏里老农,还在记恨两党竞选时,蒋介石以金钱支援杜威,现在仍在泄私愤。事实也未必尽然。杜鲁门不敢公然以武力侵占台湾,是慑于美国及世界人民的反对。因为这时尚找不出任何侵略的借口。  

    1950年1月4日,杜鲁门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将美国对台湾的意见,公开诉之于众,杜鲁门说:  

    “美国此时不想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也不利用其武力以干涉台湾现在的局势。美国并不采取足以涉及中国内战的途径。同样地,美国政府也不供给军援与军事顾问于台湾的中国军队。”  

    美国同时宣布,从台湾撤走侨民,美国留驻台湾的,只剩一位领事级的代表。看来杜鲁门存心坐视蒋介石“自生自灭”了。  

               “四大家族”只剩“蒋氏家族”了  

    宋子文没有在大陆陪妹夫“坚持到最后”。中共把他列为重要战犯,国民党内的敌人又有理有据地说他侵吞大笔公款,要求他至少交出他的全部财产的一半。于是,宋子文于1949年1月24日便辞去了广东省长职务,带着他的妻子张乐怡,先走香港,5月16日到巴黎“治病”。6月10日,宋子文带着外交护照踏上美国,但他声称,这次完全是为了“家庭事务”,这当然,因为宋子文在美国有大量家财要料理。  

    孔祥熙早被宋子文联合CC派而挤下了财政部长的位置,从1948年起,就和宋霭龄在纽约里弗代尔的自家别墅里过流亡生活,继续在美国经营他的银行业。  

    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随国民党党部一起迁来台湾。这时的陈果夫因患严重的肺病,已退出政界,在台北精心治病。陈立夫精力颇旺盛,到台湾后仍欲操纵CC派掌握党权。但蒋介石要把党权交给儿子蒋经国。于是,蒋经国会同陈诚请CC派的两员大将余井塘和张道藩吃饭。饭后陈诚请余、张二人给陈立夫只传达了蒋经国的一句话:“陈立夫是个混蛋!”陈立夫得到这句话后,再不敢过问党务,并于1950年8月离台赴美,在纽约长岛买了一所房子,以养“来克亨”鸡消遣度残年。陈果夫于1951年8月25日在台北去世。操纵国民党中央权力长达二十多年的CC派,在国民党逃台的同时便消亡了。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这个统治中国二十多年的官僚买办集团,到了“台湾时代”,只剩“老蒋”一家了。这时,蒋介石要“清理门户”,“只我一家,别无分店”。喊出的口号是“保卫大台湾”。  

    蒋夫人宋美龄,逗留美国经年,备受杜鲁门的冷漠鄙夷,于1950年1月13日默然归“岛”(国已不复存在)。  

             蒋介石宣布恢复“中华民国总统”职务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正式宣布,他在台湾恢复“中华民国总统”职务。在美国治病的“代总统”李宗仁立即通电斥其荒谬。李宗仁引证“宪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正副总统均缺位时由行政院长代行职权,并由立法院长于三个月内召集国民大会,补选总统。”李宗仁指责蒋介石的要害之处是,即使我“代总统”缺位,也由“国民大会”来补选“总统”,你蒋介石“复职”,是根据哪条宪法?  

    李宗仁叫蒋介石召开国民大会,真是太难为人了。原有“国代”一千三百余人,如今,有的人已成为新政协代表,有的留在大陆,有的人已逃得不知去向,随蒋介石到台湾者,远不足“法”定人数。  

    蒋介石的意志就是“法”,蒋介石说,他的“总统”复职,是由于“国民大会代表的建议”,加上各方面的“恳切”要求。  

    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诸元老,纷纷遭到蒋介石的贬逐。有的因与蒋介石有宿怨,如白崇禧在台湾,其处境如同软禁,当“国大”罢免李宗仁“副总统”之时,白崇禧故意高举赞成罢免票以表心迹。白崇禧这种“待决之囚”的处境,叫台湾同人见了为之可怜。白崇禧和薛岳的家,都曾被蒋介石派人搜查过。白崇禧最后还被蒋介石派人下毒害死了。  

    何应钦到台湾只被任命为无实权的“战略顾问委员会”的主任,以后又成了“道德重整会”的专家。  

    阎锡山为国民政府在大陆担任了最后一位行政院长,到台湾后即住到台北郊外山上,写什么“反共”理论文章去了。  

    还有一些党国要人,纷纷逃往海外,“自己放逐自己”。如曾任台湾省主席的魏道明,寄居巴西;做过东北方面大员的熊式辉和后来任驻美大使的沈剑虹,滞留香港。  

                 蒋介石当众认错、重新用人  

    为了防止官兵继续逃亡,1950年4月,台湾行政院颁发紧急命令,规定一律禁止人民出国探亲和旅游观光,政府官员因公出国,必须由行政院审核批准。这项措施,一直沿用到七十年代。  

    最迫切的任务,便是使国民党内部安定团结。1950年3月,蒋介石在一次总理纪念周的集会上,对两千名党的中上级干部,发表了演讲。演说的要点是:一、虚心接受中国大陆失败的教训。二、不惜牺牲感情与颜面,彻底改造。三、他自己将鞠躬尽瘁,争取最后胜利。听蒋介石这次讲演的国民党干部,多有落泪者。二十多年来,蒋介石是党国的大独裁者,一贯板起面孔教训人。如今能不顾颜面,当众认错,大家又都亡命海外,同病相怜,蒋介石说上一番动感情的真话,能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  

          安排人事,更至关重要,谁受重用,惟视对蒋介石的忠实程度。最忠实者,莫过于的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这时的蒋经国尚不具人事支配的力量,但必须确保其地位稳固,顺利爬升。因此,被授与权柄的人,必须对老蒋、小蒋都忠诚不二。符合以上条件者,首推陈诚。陈诚一直是由蒋介石提拔起来的,在“黄埔系”中,其地位仅次于蒋介石。陈诚从未有过背叛蒋介石的行为,更高他人一筹的是,有时蒋介石搞错了的事情,陈诚总是站出来,代蒋受过。陈诚与蒋经国的关系也很融洽。于是,台湾行政院长人选,非陈诚莫属。                  陈  诚  

陈诚出面组台湾内阁,他的省主席位置出缺,蒋介石任命吴国桢递补。1948年8月,吴国桢在任上海市长期间,蒋经国以经济督导员身份,赴上海“打老虎”。吴国桢从经济观点出发,认为用高压的政治手段,无法解决经济问题,曾以辞去上海市长职务抵触蒋经国的“经济改革”。蒋经国认为吴国桢扯后腿,两人产生龃龉。但蒋介石还是把管辖台湾省的行政交给了吴国桢,主要是因为,吴国桢是美国十分欣赏的人物。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吴国桢一向推崇资产阶级法制,如主张拘捕人犯须在24小时内转送法院审理,有“民主先生”之称。蒋介石重用亲美派,是向美国作出的姿态。重用“民主先生”亦可改变一下自己的独裁者的形象。  

                                            孙 立 人             吴 国 桢  

          陆军总司令一职,蒋介石也任命了亲美派的人物孙立人。孙毕业于美国费吉尼亚军事学校,他训练部队一律按美国方式,很讨美国人的喜欢。孙立人非黄埔出身,蒋介石重用孙立人,仍为讨好美国的青睐,对争取美援,“一往情深”,从未气馁。  

    海军总司令一职仍由桂永清担任。周至柔不但仍任空军总司令,并兼参谋总长。老将何应钦、顾祝同等靠边站。  

    三军统帅已定,蒋介石为儿子蒋经国留下一个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的位置。这一官衔虽不高,但蒋介石交给儿子的权力却超过三军统帅。蒋经国主管的政治部,负责两项极重要的使命:监督筹划情报业务;对大陆游击活动的派遣和指挥。  

          蒋介石的“总统府”里有一个“机要室资料组”,也由蒋经国一手包办。一切党政特务机构,统归其管辖指挥。“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下设的保安处,实际等于夺取了毛人凤保密局的业务,如今蒋经国的权力,当年的戴笠亦难望其项背。       桂 永 清  

    党、政、军各项事务大体安排就绪后,蒋介石腾出手来立即安顿社会秩序,提出“保密防谍”的口号之后,开始了大逮捕大屠杀,台湾岛上,血雨腥风。  

    在台湾国民党的权力结构中,行政院长陈诚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次就数蒋经国的权势了。  

                        蒋介石老调重弹  

        

                         蒋介石在金门遥望大陆  

蒋介石败到台湾后,痛定思痛,感到在和共产主义的战斗中,政治意义重大。因此,他强调要执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政策。就是要加强政治宣传,使台湾民众相信:“要以台湾成为反攻大陆的基地”,“一年准备,二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成功的理由是什么?台湾的宣传家们的理由是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主义三民主义和最伟大的领袖蒋总统”,所以“我们一定成功”。  

    1950年4月17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所属的第十五兵团,以三个军的兵力,跨过琼州海峡,只六天时间,国民党军队不支溃退,海南岛解放。  

海南岛失守后,台湾人心浮动,蒋介石的声望再次降低。蒋介石让蒋经国出面,第一次代表政府发言,为海南岛的失守予以辩护。蒋经国谈了四点:一、中共为压制大陆人民反共情绪,才进犯海南;二、苏联要用海南岛当海空基地,准备发动世界大战;三、以海南岛的铁砂运苏联,制造武器;四、海南岛是“国军”军事上的弱点。  

          以上四点,只有第四点是真话:“国军无力防守海南”,其余皆是骗人。  

    海南岛解放后,解放军进攻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舟山群岛。在一江山岛被解放后,迫于形势,蒋介石决定弃守,将舟山十五万守军撤出了。但如何向台湾本岛的军民交待呢?蒋介石挖空心思,于6月16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军人魂》的演讲。            解放军攻金门失利蒋介石得到喘息  

    《军人魂》的要义非常可笑,蒋介石重弹“不成功便成仁”的老调,说自己曾有意和南京共存亡,这回发誓:台湾一旦陷落,决定以身殉国。语词“大义凛然”,却充满失败的低调情绪。果然,第二天颂文告:“国军为了集中一切兵力,确保台湾反共基地”,又从舟山“转进”。  

    紧接着,万山群岛、福建海外的东山岛等岛屿,或弃守,或“转进”,相继丢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